张相(1877~1945),原名廷相,字献之,
浙江杭州人。中国语言
文字学家。他是
晚清著名词人
谭复堂的学生,天份很高,骈文诗词都好,有“
钱塘才子”之称,是个学者型人物。张相的《
诗词曲语辞汇释》,汇辑唐宋以来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详引例证,考释辞文与用法,兼谈流变与演化,该书从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以来,至2008年11月第四版,第二十次印刷,一直畅销不衰,已累计印刷了近十九万部。2009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印了横排合订精装本,并增附四角号码索引。
张相,父早故,靠母亲做工艰难度日将他抚养成人。张相先生事母甚孝,母亦登高龄。他早年潜心旧学,清末政治腐败,甲午战后,深感科举无用,又曾研求日语,希望通过翻译绍介,探求东西各国富强之原。他译的《19世纪外交史》,做到信、达、雅三长,为清末有心国际政局的人所推崇。
1902年后担任杭州安定学堂、府中学堂、宗文学堂的文史讲席,很多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教诲。中华书局编辑所
金兆梓等都是他的学生,
徐志摩是他的及门弟子。1914年,先生应上海中华书局之聘,编审文史地课本,主持教科图书部,后任编辑所副所长,先后三十年。(1917年因书局业务停顿,一度离去重新教学,1920年初又被请回书局)旧中国编教科书,业内竞争很厉害,要求在统一的“部颁标准”里争奇斗胜,而这标准又经常随时局变幻、部长更迭而不断改订,也是很不好吃的一碗饭。中华书局教科书畅销,得张相先生之力甚多。
1945年夏,先生病逝沪寓,享年六十九岁。而《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在海外也有影响。它从搜集资料,增补修改,多次易稿,前后经过十几年的功夫。张相先生说过,他一生做的事无数,这部书是他花心血最大,抱病坚持完成的。稿本有一箱子,都是用蝇头小楷誊写清楚的。张相亡故后,中华书局买下了这部书稿。当时上海正是沦陷时期,书局营业不振,加以物价飞涨,稿费是极其微薄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书稿经金兆梓、
朱文叔和张文治校订,排版待印。解放初,对这部书的销路问题还有过争论,认为太专门,需要的读者不会多,上海只订货五百部,曾一度拆版。后来还是由
叶圣陶、金兆梓二先生的建议,才重新排。
张相先生是谦谦君子,不好名而务实,性豁达诙谐,博闻强识。他平日爱听京昆剧,是沪、杭剧院的常客,收集的戏曲唱片甚多。不知者以为他仅是个戏迷,其实
张相先生还在听戏中揣摩戏曲的声调音韵,尖团阴阳,辨析细微,通其变化,以为著述。
张相是老《
辞海》的主编人之一,这部书解放前曾发行一百万部以上,为学者称便。中华书局辑印《
四部备要》,影印《
古今图书集成》,张相均参与其事。所编著除《诗词曲语辞汇释》外,还有《古今文综》,从古代至近世,分六类,共四十册,且有评注,1924年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另有《古今尺牍大观》(与姚汉章合编)。著作有《舂声集(诗文稿)》未刊行,据家属云,原稿已散失。
《诗词曲语辞汇释》这部书,五十多万字,分八百多个词条,有的条目,一义即列十几个书证,并搜集之富,用力之劬,非对此道寝馈功深是达不到的。
俞平伯先生在《
唐宋词选释》前言中谈到张相先生的这本书时说,其功力最深,用力最大的,即在他所引许多实例。“汇”才能“释”。此后中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这方面的书,以为补充。张相先生在这方面可谓做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原稿本有
张相先生友人钟毓龙写的“张君献之传”,当年出书时略去。这是介绍先生及这本书比较早的材料,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