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生于1913年,走过近百年人生岁月的她,亲身经历过战争,感受过夫妻分离之苦、中年丧子之痛,如今她与大儿子贺景芳一家生活在
武强县北代村,生活安详且幸福。
初见张秀英,眼前的老人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矍铄,让人难以将她与近百岁的高龄联系到一起。“我的老伴儿以前干过地下工作,四个儿子中三个当过兵。”张秀英老人介绍着。原来,张秀英的丈夫曾经在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地下工作,二儿子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为国捐躯,其他儿子也在各自的领域有所作为,“
光荣之家”的荣誉称号当之无愧。
抗日战争时期,张秀英的老伴儿以商人的身份在天津至德州的铁路线上用煤油桶帮共产党运送枪支、子弹。一次执行任务途中,他因汉奸告密不幸被捕,之后被日本军方以劳工的身份带到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得以回国。“当年他爹被捕的时候,老大才两个多月,我带着他在娘家住。那时候日本人到处抓壮丁,农村人三年不敢种粮,家里没吃的、没穿的、也没有钱,可苦啦!”忆及当年的艰苦情形,张秀英老人两眼顿时充满泪水。在抗日战争年代,张秀英独自抚养孩子,付出了很多艰辛。
张秀英共育有四子,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干出了出色的成绩,她常说孩子们过得好,就是自己最大的安慰。提起这四个儿子,老人一脸骄傲:大儿子贺景芳初中毕业后参军,退休前在
武强县人大工作;二儿子曾就读于保定军校,是名飞行员,负责探寻制造原子弹的原料铀矿,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为国捐躯;三儿子中学毕业后也参了军,退休前曾任武强县电器厂厂长;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沧州化工厂物资科任科长。当被问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老人的回答十分质朴:“俺没有上过学,就是吃了不识字的苦,所以就想让孩子们好好上学,将来才有出息。”大儿子贺景芳回忆说,母亲很重视教育,没少督促他们兄弟四个抓紧学业,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他们之后的成就。即使是参加工作后,母亲也常告诫他们要用心工作,才不辜负党的培育。
谈起养生秘诀,张秀英老人说自己身体健康和儿孙们孝顺有很大的关系,“孩子们可孝顺了,他们兄弟之间也十分和睦。”有这样一个细节,老人盘腿坐在炕上,她的身后是厚厚的被子,她身前一臂远的地方摆放着一张硬纸板,上面放着一个保温杯和一个遥控器,从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对她的悉心照顾。
除此之外,张秀英的生活也十分规律,每晚9时准时入睡,饮食多以清淡为主。“俺娘不喜欢吃大鱼大肉,多吃素食,萝卜、白菜、红薯顿顿都有,有时候喝些小米粥,也不挑食,爱吃的不爱吃的都吃一些。”贺景芳说,母亲的心胸十分开阔,喜欢帮助别人。“俺娘手巧,村里谁家有个红白事儿都找她,家里现在还保留着她以前绣过的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