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联盟
中国工程院院士、功能梯度复合材料专家
张联盟,1955年1月23日出生于湖北天门,功能梯度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1955年1月23日,张联盟出生于湖北天门。
1975年—1978年,就读于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现武汉工业大学)玻璃钢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78年—1983年,担任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新材料系讲师。
1983年—1986年,就读于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6年—1988年,担任武汉工业大学硅酸盐工程系粉体教研室主任。
1988年—1995年,担任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研究室主任。
1993年—1996年,就读于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物性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5年,被评为教授。
1995年—1996年,担任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平井敏雄研究室助手。
1997年—1997年,担任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研究室主任。
1997年4月—1998年,担任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199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1999年4月—2000年5月,担任武汉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兼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1999年5月—2000年1月,担任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文部省A类客座教授。
2000年5月—2015年7月,担任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2010年,担任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0年,入选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
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6月,当选为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张联盟持续研发出具有热应力缓和功能、准等熵加载功能、能量传递与调控功能以及原位防/隔热功能等的梯度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应用于多个国防与民用重要领域。
张联盟率领团队致力于梯度材料的功能创新与设计、制备技术创新与工程化应用,不断将具有热应力缓和功能、准等熵加载功能、能量传递与调控功能以及原位防/隔热功能的梯度材料新结构、新技术运用于多个高新技术领域。
张联盟提出了研制波阻抗梯度材料(梯度飞片)的思想和方法;建立了梯度飞片撞击次级飞片的动态加载效应(包括次级飞片的温升、速度、姿态、稳定性等)与梯度飞片的组成、结构梯度分布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优化设计方法;创建了“异相颗粒可控共沉降”、“物理约束超临界微发泡”、“超薄焊接与微区梯度精控”、“非均相薄带的流延成型与整体致密化”以及“梯度剪裁与模块装配集成”等系列梯度材料制备新技术及其成套装备;研制出可以实现超高速驱动、准等熵加载、太帕量级压力的高精度平面加载以及复杂加、卸载效应的系列梯度飞片材料,建成了中国唯一的梯度飞片材料的生产、供货基地;为建立中国相关工程领域提供了关键材料与支撑技术。
张联盟提出了集粘弹性损耗、多相异质界面摩擦损耗、压电转换损耗于一体的阻尼材料的“多重能量耗散”创新思路,突破了仅靠“降低模量、增加形变”来提高材料阻尼减振性能的传统模式;发明了复合阻尼材料新体系及其拓温、拓频关键技术;设计出具有阻尼/模量梯度效应的材料新结构;建立了阻尼材料及其构件的“真空压力灌注、旋转充填、分次固化”的梯度构筑工艺与技术;研制出在宽温域、宽频域内兼具高模量、高损耗因子的系列阻尼材料及其典型产品,实现了批量生产、供货等。
根据2021年11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张联盟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60篇,编、译著6部。
根据2021年11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张联盟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人才培养
张联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室。
张联盟倡导研究型、互动式的教学改革,主持教改项目,主编专业教材,领导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学团队建设;他为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做专题报告,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兴趣和科学素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张联盟是中国梯度复合材料领域的著名学术带头人,为中国先进复合材料及材料学科的发展、国防建设能力的提升以及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科技大学新闻网评)
张联盟扎根教育40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他不忘初心,带领团队成员攻坚克难,为中国国防建设与科技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华网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3 15:1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