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献
印尼华侨富商
张自献(1934—2021),祖籍广东梅县石扇镇蕉林坑,印尼华侨富商,曾任印尼龙目客属会馆副会长,张自献先生出生在印尼龙目岛,于2021年5月15日离世,享年87岁。
人物经历
张自献身为长子,父母寄予“望子成龙”的厚望。他年少时在龙目中华学校小学毕业后读初中半年,1949年回梅县家乡就读梅北中学两年。1951年17岁时因父亲身体欠佳,便返回龙目岛协助料理店务,学习经商之道。
经过商海的7年闯荡,张自献向父亲提出独自到省城玛打兰市安班澜埠创业的建议,以开辟财源。于是,1958年,他从小埠来到大城市开设经营本地及进口各类布匹和沙龙的“布店”,果然,销售兴旺。
1959年,20多岁的张自献与祖籍湖北、贤淑聪颖的彭戊寅小姐结婚,夫唱妇随,比翼双飞。随后,他们生育下两男两女,生意上运筹帷幄,局面创新。
1960年,印尼政府颁布10号法令,禁止县以下的华人经商。自此,印尼各地华商举家颠沛流离,或到大城市投靠亲友安居谋生,或约伴返回祖籍国生活。于是,张自献的父亲张玉生带上四个男孩和四个女孩乘坐中国政府派来接难侨的船只抵达广州,父亲亦返回乡下养老。张自献与1个弟弟和2个妹妹则留在龙目岛谋生。
1968年,张自献的布店在安班澜埠经营了10年之久,又当机立断迁移到市区西龙目开张。经过50多年的诚信经营,迄今已扩展有3间布店,其中西龙目的“沙里普沙那布店”由长子张荣明经营,“沙里打马拉椰布店”由长孙张清豪经营;在印尼第二大城市东爪哇泗水亦开有一间 Sinar Perdana 布店,由次子张益明经营。
张自献年少时,就受到父亲造福社团的仁风义举的熏陶。那是1943年日本侵略者南进占领印尼期间,父亲张玉生当时在东龙目小埠一个区小有名望,区内有11户华人,其中4户是客家人。父亲是当地华文学校的创办人之一。当年创办时校舍未建好,他便热心地将仓库借出做教室,让学生早日上课,以教育人才。这件事,一直铭刻在张自献的心里。
张自献自1958年从小埠来到省城创业有成后,就参加了“龙目中华总会”,履行义务。1965年印尼“九·三〇”事件发生后,他义务负责遣送安排难侨乘坐中国政府派来的船舶、协调船务等事宜,夜以继日,不辞劳苦,贡献良多。
对于龙目客属会馆,他自1992年入会以来的29年间,从出任理事、监察委员到副主席、副会长,一直是热心会务,团结合作,为赈灾济困、创办“梅兰华文补习班”、兴建会所等等不遗余力。
他还与龙目客属会馆主席刘汉强先生一起,经常参加国内外客属社团各项庆典等活动,增进乡谊亲情。他在热心推进会务的同时,还积极带动家人参加。其夫人彭戊寅女士亦是妇女部主任,长子张荣明、长孙张清豪则是青年部成员。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加龙目各华社创办“龙目崇德三语学校”,是该校创办人之一及董事,还担任龙目百家姓协会顾问,造福社群。
2015年,梅州日报社记者在印尼龙目客属会馆主编《印尼龙目客属会馆成立八十二周年纪念特刊》时,曾采访了张自献先生。
亲属成员
父亲:张玉生
母亲:冯英华
夫人:彭戊寅
长子:张荣明
次子:张益明
长孙:张清豪
张自献的父亲张玉生,1924年离乡背井随水客南来印尼龙目岛西部一小埠藉加拉,在叔父的“利和泰”杂货店打工,后到东部小埠自立门户开“亚弄店”经营杂货,收入不菲。随后回乡娶妻冯英华同返龙目创业,相继生育六男六女。张自献夫妇的家庭四世同堂,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两个女儿与两个女婿均事业有成。每逢春节合家团圆,有儿女和内外孙辈、曾孙辈共30多人。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13 15:5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