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1919—2006年),东明县刘楼镇西张庄人。1934年考入东明县师范学校。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在本村当小学教师,并加入中国青少年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并参加了东明反帝大同盟会。曾任中共东垣县三区区委书记。1937年按照县委指示到晋东南党校学习。1940年任中共冀鲁豫四地委秘书长。1941年参加了地委组织的反“四·一二”大扫荡斗争。1942年被派往东明、长垣、滑县、濮阳四县结合部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任组织部长兼宣传部长,创建抗日根据地,建立滨河县人民政府,后发展到9个区,改建长垣县,组织委任其为县长。1947年秋,调任太行四地委武陟县县长,继续领导对敌斗争和土地改革工作。1949年起,历任新乡专署教育局局长、中共焦作地委秘书长、中共延津县委书记、中共新乡地委委员兼原阳县委书记。1952年调石景山钢铁公司,历任炼焦部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副书记,基建分党委书记等职。1958年任北京特殊钢厂党委书记,北京市委生产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北京设备成套公司工作。1976年参加中央派驻国家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队,任领导小组成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工会主席。1985年离休后创办京桥大学,任校长、党委书记。2006年9月在北京病逝。
人物生平
张萍(1919-2006),1919年生,山东省东明县人。师范毕业,1936年加入中国青年先锋队,从此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冬任中共滨河县委组织、宣传部长。1947年7月任长垣县民主政府县长。
张萍出生在自给略余的农民家庭。1935年毕业于东明县城内小学,随后考入东明县立师范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于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入党后任中共东明县一区区委书记。1939年到晋东南党校学习。1940年回中共冀鲁豫四地委任秘书长。当时,该地区斗争形势严峻,日寇纠集兵力向根据地大举进攻,地方伪顽势力活动十分猖獗,大批抗日干部及家属被残杀。但是,恶劣的环境丝毫没有动摇张萍的斗争意志,他跟随地委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日寇发动“四·一二”大扫荡,为保存革命实力,地委决定大部分人员疏散转移到各地隐蔽,仅留少部分人员随分区部队与日伪周旋,开展反扫荡斗争,张萍就是其中之一,反扫荡期间,他一直在硝河两岸坚持斗争。
反扫荡结束后,中共冀鲁豫六地委派蒋中岳、张萍、鲍鸿宾、郑玉纯4人到濮阳、滑县、东明、长垣四县边界地区开辟工作。他们依靠群众,分化瓦解日伪势力,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使这一带党组织迅速得到恢复。1942年冬,建立中共滨河县委,张萍任组织、宣传部长。他们动员群众,组织武装,筹备建立滨河县抗日民主政府,使滨河县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推向高潮。1944年,为推动减租减息群众运动的开展,中共滨河县委决定加强基层党委的领导力量,张萍先后兼任二、四、五区区委书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冀鲁豫四地委决定将滨河县改为长垣县,张萍继任宣传部长。1946年7月任长垣县农青妇联合会主任。8月,刘邓大军组织中原野战军在陇海铁路一线向国民党军展开大规模进攻。按照县委部署,张萍与县长邱莱带领全县6000名民工奔赴前线,运物资,抬伤员,为夺取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47年7月,张萍任长垣县民主政府县长,他领导全县人民深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同时,一边动员解放区群众积极搞好经济建设,一边继续组织群众与国民反动派展开针锋相对地斗争,粉碎敌人一次次进攻解放区的阴谋。
1947年底,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在山西冶陶召开,张萍作为长垣县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后调到太行区武县任县长,继续领导对敌斗争和土地改革工作。1949年后历任新乡专署教育局长、中共焦作地委秘书长。1950年任中共延津县委书记。1951年任中共新乡地委委员、原阳县委书记。1952年中央调集大批地方干部支援工业生产,张萍到石景山钢铁公司(现首都钢铁公司)工作,历任炼焦部主任,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副书记,基建分部党委书记、公司第二书记等职务。1958年8月调到北京特殊钢铁厂任党委书记。1959年任中共北京市委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受到不公正待遇。1972年年任北京特殊钢厂党委书记、代理厂长。1975年任北京设备成套公司负责人。1976年随中央工作队到七机部工作,任工作队领导小组成员。1978年秋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1985年离职休养后壮心不已,创办了京桥大学,亲任校长、校党委书记,继续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挥余热。2006年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