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清代进士
张薇(1819—1892),字省卿,号星曹,又自号惺道人。广东大埔县保安甲之漳北人,清朝同治二年(1863)癸亥恩科进士,先任福建瓯宁县知县,后赴河南为官。先后任镇平、唐县、杞县、洛阳、西华等县知县,两度出任河南乡试同考官。
人物简介
张薇,清朝嘉庆己卯(1819年)九月生于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年幼时已读经史,稍长饱览群书。任荃(浙江慈溪人,进士出身)任大埔知县时主考童试,列其为优等,食饩于庠,张薇遂名噪一时。1848年省府院试,张薇因父重病,放弃了求取功名机会,亲侍汤药至父亲病逝。
咸丰二年(1852)张薇中广东第24名举人,同治二年(1863)癸亥恩科殿试中三甲第24名进士。吏部原派他赴河南上任,他以母亲年老多病为由,要求就近任职,获准改派福建瓯宁县任知县。任职仅二月母丧,他离任回乡守制三年,直至同治九年(1870)才赴河南为官。先后任镇平、唐县、杞县、洛阳、西华等县知县,曾三度任杞县知县。在闽豫两省当了八任知县。其间于同治十三年(1874)和光绪十一年(1885)两度出任河南乡试同考官。光绪十五年(1889)他辞官归里,于光绪十八年(1892)八月病逝于家乡,享年74岁。
人物生平
张薇,字省卿,号星曹。广东大埔县保安甲之漳北人。祖朝举,见孝友传。父骏、伯父腾,有世德。薇笃于天伦,制行方重而接物温厚。幼慧嗜学,髫龄富经史,逾冠轰誉黉序间。咸丰二年(1852)举于乡,同治二年(癸亥,1863)成进士。签分河南知县,以母年改福建。闽督左宗棠委办军装,寻署瓯宁县二月,丁内艰去任。服阙仍回河南,补镇平,调杞县,历署唐县、洛阳、西华诸县篆。充同治十三年(1874)、光绪十一年(1885)河南乡试同考官。晚以修墓乞假归以终。其署瓯宁也,家方乱毁贫甚,有吏进巨赀,曰“垫规也。”急麾之不合入。及丁忧去,人皆以不久其位为惜。署镇平时,有意外巨案,民讹传其罣误去,汹汹祈诸神。及闻无恙,则群演剧以酬神至累月。巡抚钱鼎铭嘉其治状,调杞县。其涖杞也凡三次。始至值大饥,首捐廉以赈,设粥厂于五门外,就食者日二千余人。杞烦而骫法者众,既受治,舆人先谤而后颂,若子产然。摄洛阳,以岁旱报灾重与郡守意弗合,厉声庭争之,因大忤卸任去,寻再起,复莅杞。后三至杞,值河决郑州,采料济工,上刻于令而民瘁于役。疲精竭俸,焦筹上下之间,闾阎忘劳而事卒办。浚惠济河以便宣泄,长五十余里。补修南城,栽路柳,购地十亩为作义冢,施种牛痘,又修渡蚁桥改为状元桥,所需费皆自捐云。其在西华则浚贾鲁河、颖阳河、二郎沟等,民赖以安。薇素持正,勿屑趋奉,故历任多政声而阶卒不进。至是始以叙劳加四品章,擢直隶州知州。其为治无他术,特洁己爱人而敏于事。所著实政,若省徭役、倡仓积、劝蚕桑树艺、清积讼、化囚犯、惩奸民、除剧寇,绩难枚举,而尤显奇效者,则凡所莅邑,其文俗无不锐进醇茂,盖礼选耆硕以兴演劝赡义学书院,费给皆倾廉以办,而一切善举且靡不躬莅而笃正之也。及归里,筹助远近先人祀产,购田以资学置渡费于乡。笃诸义行亦如其从政时。中岁别为号曰“惺道人”。自少为文词即见重于名家。去官后手编其诗曰“且庵吟草”凡二集。粤抚许振袆与薇有旧,亦以诗名一时,于其没为之序,而勗其子龙云刊行。卒年七十四。子倬云,字伯士,以廪膳生授德庆州学训导;书云,字仲士,庠生。皆能诗,早卒。樾云,字叔士,福建候补知府,丁外艰回籍,以母老不复出,寻值鼎革,绝口不言政事。官云,议叙盐大使。龙云,廪生,入民国任揭阳紫金县知事,自有传。孙埏,字茂生,倬云子。詹事府主簿衔,居家能孝友,在乡多厚德。从子:缦云,开封府经历,兼管粮盐道库,鼎革后足迹不入城市;步云,字竹士,廪生,好吟咏,工书法,授徒邑里,门下多知名者。
个人作品
张薇少负才名,但其平素谦逊不炫才术。直至辞官归里后,将宦途廿多年的诗作编辑成《且庵吟草》(又名《惺道人诗集》上下卷)。他自编诗稿目的在于教育儿孙。他在诗稿上集自序中说:“斯编不足存,而姑存之,意嘱后裔留以自珍,切勿妄付梨枣,非吾志也。”在下集自序中又写道: “余不敢慕名,然己编且庵集于前,兹复有次集之编者......编而存之,以示子孙,使知余老而不倦之心也。”足见其谦逊。直至他死后,其子张龙云才将《且庵吟草》付印出版。当时广东巡抚许振祎,是张薇的同榜进士,有同年之谊,他在为《且庵吟草》所作序文中写道:“昨岁令子来,以所为《且庵吟草》请序于余,始知其案牍之暇不废歌咏。”“贤吏之遗徽,又何可秘也耶?因亟劝令子付诸梓,而为之序。”
张薇的诗质朴自然,不尚浮华穿凿。如七律《田家》:麦陇青中一径斜,疏篱短箔自人家。鸡栖惯占枝头柳,犬睡偏酣屋脚花。白板虚开门半扇,红椒高挂树双叉。兔童挽得盈筐月,扫叶归来老父夸。
轶事典故
张薇为官,以廉洁自持。在瓯宁任职时,有下属送“垫规钱”,张薇坚拒不受,并将此陋规革除。在杞县时,他自书楹联于大堂:衾影寸心严,守法难为贪墨吏;弦歌盈耳乐,宰官原是读书人。以此警诫自己。
张薇勤政爱民,致力于为民办实事。1874年首任杞县知县时,正值大饥荒,他拿出自己俸银设立粥厂赈饥,在粥厂就食的饥民每天多达二千余人。第三次任职杞县时,适逢郑州水灾决堤,洪涝波及杞县,他广集民工,采木石料治河。当时上司限令严刻,救灾款却迟迟不放,民工十分辛劳疲惫。张薇日夜操劳,筹款救灾,指挥兼安抚,组织民工疏通了五十多里的惠济河河道,取得治洪救灾成效。又修补了杞县南城,栽种了大量路柳,还为儿童广种牛痘以防天花,以及购地十亩作为义冢,安葬因水灾而死难的百姓。又修整渡蚁桥并更其名为“状元桥”。任职西华县时,张薇亦特别注意防洪治河,组织人力疏理了贾鲁河、颖阳河、二郎沟等河渠,使百姓减轻水灾之患。张薇每到一处任职,都捐俸并向豪商募捐兴教,其任所皆文风大盛。
张薇为政“洁己爱人而敏于事”,注意“省徭役,倡仓积,劝桑蚕,疏水利,缮交通”,还致力于清理积讼,感化囚犯,惩冶凶顽。甲戌岁(1874)在杞县时,惩凶治顽,排奸除恶,数月之间得罪了大批邪恶势力,近百封毁谤之书上呈河南巡抚钱鼎铭。钱公乃一代名臣,明察秋毫,不但不轻信谤书,且高兴地表示:“是益坚吾信于张君也!”杞县果得大治。直至辞官归里以后,张薇仍然热心公益,如筹助历代先人尝产,供给祭祀经费和办学财资,置造木桥渡船,周挤老弱贫苦人等。
张薇在河南镇平任职三年,刑清政简,深得民望。当时城郊有一疯子殴毙其父,张薇亲捕之送省,疯子病重暴死于途中,于是百姓误传张薇被免职,纷纷到城隍庙祈求保佑他。不久张薇平安而归,百姓延请戏班演戏酬神,张薇力劝而不能止。后张薇调任唐邑,镇平县百姓制就衣冠顶盖、匾额,跨县把他送到唐县县衙。
由于不善趋奉,张薇虽历任政绩显著却不获提升。直至三任杞县知县时,钦羞将其疏河治洪等政绩如实上奏,始授四品衔,官升直隶知州。但张薇年事已高,倦于宦海沉浮,没有赴直隶州上任,于光绪十五年(1889)辞官归里。离任前,他赋七律一首道: “茫茫宦海泛孤舟,廿载风涛已倦游,远客屡怀蒪菜昧,故乡屡负菊花秋。梨园傀儡争场面,蒱局雉庐听采头。早欲著书归闭户,此生端合老菟裘。”表达了他渴望归隐田园,厌恶官场生活,轻淡功名利禄的心情。
人物评价
张薇74岁病逝后,温廷敬在为其作像赞时称他:“诗不必摹唐仿宋而自得风雅之传,政不必笼赵架鲁而可入循吏之篇。”以此评述其生平业绩,颇为中肯。
参考资料
张薇.大埔县地情网.
张薇.梅州市政协.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1:20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