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堂
原西北大学教授
张西堂(1901年—1960年2月10日),原西北大学教授。湖北汉川人。192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治系。先后在河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西北大学等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经学的研究。著有《唐人辩伪集语》、《王船山年谱》、《尚书引论》、《诗经六论》等。
人物生平
张西堂,本名张正,字西堂。祖籍湖北汉川,生于湖北武昌。早年考入北京清华学堂,因病辍学。
1919年复考入山西大学国文科。在校期间即开始学术研究,主攻群经诸子之学。
192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观点鲜明,材料翔实,指出了《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不少史料及观点错误,在校内外引起轰动,时任山西省政府秘书长的著名学者邓初民为此文特意到山西大学,走访了这位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
1923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太原三晋高级中学、新民中学、斌业中学任教。
1926年秋到北京,先后任孔教大学、河北大学、中国大学、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张辗转到广西梧州,任广东襄勤大学教授,后又到贵阳任贵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并曾一度在四川江津国立编译馆工作。
1944年8月,张应老友高亨之邀,来到陕西省城固县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任教,并曾一度兼任文学院院长和中文系系主任。从此,落脚于陕西,后在西北大学工作,直到1960年2月10日病逝于西安。
人物作品
张西堂.尚书盘庚篇今译简解[J].人文杂志,1958,(第6期).
张西堂.荀子真伪考[J].史学集刊,1937,(第3期).
张西堂.王船山的经世思想[J].经世,1937,(第1期).
张西堂.诗三百篇之诗的意义及其与乐之关系[J].师大月刊,1934,(第14期).
张西堂.尹文子哲学通论[J].哲学月刊,1930,(第5期).
出版图书
人物观点
经学研究
张西堂先生5部著作(《经学史纲》《经学概论讲义》《诗经六论》《尚书引论》《谷梁真伪考》)和24篇论文集中于经学研究,涉及了全部六经,尤其偏重《诗经》《尚书》及《春秋》。对传统学术经学和诸子学研究的意义,尤其是经学研究,从西汉孔壁出书引发的经今古文之争,延宕了两千年,初期经传文本及文字诠释的异同、是非、真伪之辨,渐次扩大到两派的学术路线、思想倾向及学风、方法之争,更涉及到传统文化及学术史观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古史的疑信问题、孔子的地位问题、孔子与六经的关系问题等,足见其深远与广阔的影响。
张先生的《经学史纲》全面系统深入详尽地总结了经学的发展历史和相关问题,然而仅叙述到东汉,对之后经学所历经的魏晋隋唐至清末的研究状况并未涉及。之前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正式出版,最终由其子嗣张铭洽完成了艰难的整理工作而出版,为经学研究增添了一部力作,从学术史角度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史辨
在二十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一股对中国传统的古史观进行怀疑和批判的思潮在中国史学界兴起,这就是以顾颉刚胡适钱玄同为代表的疑古学派或古史辨学派。
从1926年《古史辨》第一册问世到1941年的15年间,《古史辨》出版了七大册,共收录学术论文350余篇,当时学界著名的学者几乎都著述立说,参加了这一声势浩大的研究和探讨。作为治经学与诸子学的著名学者,张西堂先生在30年代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他先后写有5篇文章分别刊登在《古史辨》第四、第五、第六册中。
《古史辨》第四册是由罗根泽先生编辑的《诸子丛考》,专门考辨诸子问题,其中刊登张西堂先生两篇文章,一是《陆贾新语考证》,一是《尸子考证》。《陆贾新语考证》对陆贾的《新语》引《谷梁》提出疑问,怀疑《新语》为真传。《尸子考证》对流传至今的《尸子》辑本进行考证,认为其大有可疑之处,认为《尸子》辑本亦不可信。
《古史辨》第六册是罗根泽先生编辑的《诸子丛考》续编,其中收有张西堂先生两篇文章,一是张先生应罗先生之约为这一册所作的《序》;一篇则是张先生考辨《荀子》的文章,题为《荀子劝学篇冤词》。在《序》中,张西堂先生就该册中所收有关考证《老子》的文章,特别提出重视证据的问题,他认为应从“思想线索”“文字文体”“时代术语”诸方面尽量地检查证据,实事求是地去做,即可早日解决《老子》的年代问题。另外,因发表在本册中的孙次舟《再评古史辨第四册》正好论及《尸子》和《新语》,张西堂先生又以较大篇幅对其进行辩证。《荀子劝学篇冤词》则对《荀子》现存32篇进行了具体分析,将其分为6组,认为《劝学》等14篇为荀子所作,但其中也间或有他篇错入者,具体对《天问》《劝学》等篇与他书之关系进行了比较和考证。
《古史辨》第五册中刊登的张先生之文《左氏春秋考证序》,是一篇较长的文字,也是最能体现张先生疑古观点的文章。
《左氏春秋考证》乃清代末年学者刘逢禄的一部大作。刘逢禄为清代今文经学派人物,他怀疑古文经,作《左氏春秋考证》,提出《左传》为刘歆伪作,率先对《左传》予以否定,受到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拥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即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左传》大加否定。梁启超亦对刘逢禄称赞道:“其书亦用科学的归纳研究法,有条贯,有断制,在清人著述中,实最有价值之创作。”
张先生的这篇《序》实际上是对《左传》的进一步考证。全文从5个方面论述,在肯定刘逢禄的同时又谈论到刘的不彻底之处,进一步肯定了康有为的观点,认为《左传》为伪是经过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与崔适的《史记探源》才最终成为定论。文中还对章太炎反驳刘逢禄的意见一一进行了再反驳,认为章太炎是极端的信古主义者。最后,张西堂先生提出研究《左传》应当从两个方面予以注意,一是《左传》与《国语》的关系问题;一个是《左传》与史料的关系问题。
相关研究
吴晓丛.张西堂、黄珮先生存藏学人翰墨过眼录[J].文博,2022,(第2期).
朱弘毅,朱迪光.民国时期船山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张西堂船山研究再评价[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第2期).
郭丹.张西堂的《诗经》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3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5 12:3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