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观藜,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生,29岁时中举,57岁时中乙未科进士,成为平定进士群体中进士中式年龄最大和举人、进士间隔时间最长的进士。光绪版《平定州志》八卷记载:“张观藜,字芸阁,好学不倦,嘉庆丁卯捷于乡,道光乙未成进士,相距几三十年矣”。
张观藜在任四川彰明县令时,敢作敢为,移风易俗。光绪版《平定州志》记载张观藜:“彰邑旧俗凡痨疫死与贫不能葬者,悉弃尸山谷听糜烂,观藜捐廉市棺收而痤之一处,植松柏冢上。邑中感德有泽及枯骨之颂。其他善政多端,四民悦服。”
张穆的另一位堂叔观藜公,比他父亲小八岁,是大峪村人。嘉庆十二年乡试中举后,一直到道光十五年才中进士。比自己的学生祁寯藻还晚二十一年。
祁寯藻在给老师张观藜写的墓志铭中深情地回忆老师的恩惠:“自是朝夕受业,凡经义者手录口授,辨析疑难,反复譬晓,必使领会而后已……”观藜公于道光二十三年任四川彰明知县,他对教育十分重视,在太白书院捐银修缮校舍,设膏火费用,政务余暇到书院讲课。彰明县是四川的偏远地区,土匪横行。他训练乡勇,擒获匪首,为民除患。慎审多项民事案件,主持正义,为民申冤,因劳碌过度病倒在任上。道光二十五年,张观藜因病告归,彰明县民众涕泪涟涟,络绎送行百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