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贞观,明诗文家。字惟诚,号惺宇,沛县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十一年进士。历任益都知县、兵部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
礼部都给事中。因直言忤旨除名。青衣步出都门。天启中追赠
太常寺卿。《
明史》有其传。著有《掖垣谏草》、《野心堂集》等。
事迹
张贞观(生卒日期不详),
沛县人,明朝进士。他一身正气,敢斗贪官。后被当朝皇帝免官除名,但他去世后,家乡人为他建祠塑像,四时祭奠。后来的皇帝追赠他太常少卿名号,算是为他恢复了名誉。
张贞观任山东省
益都县知县时,减轻百姓负担,振兴经济,抑制豪富,平反冤狱,当地百姓称颂为“神明”之人。
张贞观任兵科给事时,曾出巡山西边务,发现五台山奸人张守清,招亡命之徒3000人,不经政府批准就非法开挖银矿。有了钱,就用行贿手段勾结两个“王”,一个是潞城王,一个叫新宁王,而且彼此结成姻亲,作为他的保护伞。张贞观将这一切如实上报朝廷。
皇帝向大臣们征求处理意见。最后依
巡按御史所奏,令张守清关闭银矿,解散党徒,与二“王”断绝姻亲。这个处理意见还是挺严肃的,但张守清提出,他过去交了官税,不能关闭银矿,要求继续开矿。
张贞观向皇帝力谏,认为此事不可准许,张守清的银矿才被迫停开。
然而张贞观并未到此为止。他了解到,山西前任巡抚沈子本、李采非都是大贪官,而且善于钻营,所以调离山西后,又都异地坐官,其中沈子本已升至
兵部侍郎,官位比张贞观还高。怎么办?摆在张贞观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装聋作哑,自己不得罪人,可平安无事,一是向皇帝举报,严惩他们,这有风险,万一扳不倒他们,会弄得自己屁股一片骚。但张贞观最后还是决定:如实举报!为此他准备了充分的人证物证。
幸运的是,皇帝准奏,沈子本被罢官,李采非被撤职。张贞观回京后,还受到重用,当了工部右
给事中。
但后来张贞观几次上书,尽管都是为朝廷着想,却得罪了皇帝,结果被免官除名。张贞观也不后悔,他脱掉官服,换上百姓便服,昂首走出都门。后回到
沛县老家,养老告终。
明史记载
张贞观,字惟诚,沛人。万历十一年进士。除
益都知县,擢
兵科给事中。出阅山西边务。五台奸人张守清招亡命三千余人,擅开银矿,又缔姻
潞城、新宁二王。帝纳
巡按御史言,敕守清解散徒党,谕二王绝姻。守清乞输课于官,开矿如故。贞观力争,乃已。前巡抚沈子木、李采菲皆贪。子木夤缘为
兵部侍郎,贞观并追劾之。子木坐贬,采菲夺职。还,进工科右
给事中。泗州淮水大溢,几啮祖陵。贞观往视,定分黄道淮之策。
再迁礼科
都给事中。三王并封制下,贞观率同列力争。沈王珵尧由
郡王进封,其诸弟止应为将军,珵尧为营得郡王。贞观及
礼部尚书罗万化守故事极谏。不纳。时郊庙祭享率遣官代行,贞观力请帝亲祀。俄秋享,复将遣官。贞观再谏,不报。明年正月,有诏皇长子出阁讲读。而兵部请护卫,
工部奏仪仗,
礼部进仪注,皆留中。又止令预告奉先殿,朝谒两宫,他礼皆废。于是贞观等上言:“礼官议,御门受贺、皇长子见群臣之礼,载在旧仪;即诸王加冠,亦以成礼而贺,贺毕谒见。元子初出,乃不当诸王一冠乎?且谒谢止两宫,而缺然于陛下及中宫母妃之前,非所以教孝;贺靳于二皇子,而漠然于兄弟长幼之间,非所以序别。”疏入,忤旨,夺俸一年。
工科
给事中黎道照上言:“元子初就外傅,陛下宜示之身教。乃采办珠玉珍宝,费至三十六万有奇,又取太仆银十万充赏,非作法于初之意。且贞观等秉礼直谏,职也,不宜罚治。”
给事中赵完璧等亦言之。帝怒,夺诸臣俸,谪贞观杂职。大学士王锡爵等切救,乃贬三秩。顷之,
都给事中许弘纲、御史陈惟芝等连章申论,帝竟除贞观名,言官亦停俸。中外交荐,卒不起。天启中卒,赠太常少卿。
史料记载
张贞观遭万历皇帝罢黜后,青衣小帽,怡然步出京门,朝官与百姓夹道30里相送。张贞观回到家乡沛县,筑野心堂于泗水之滨,与亲友闲话,与同好诗酒酬唱,过起了布衣草民生活。其间,他捐地捐钱,参与了县内不少公益活动,深受官府与士民爱戴。万历三十八年,张贞观病逝于家中。张贞观卒后,明朝颁《三朝要典》,言称“国本者为沽直”,以直臣作为国家之本。长子伯起据此率诸弟诣关上疏,三求恤典其父,求赠官秩,但在万历朝廷那里自然无法通过。诸兄弟只得仰天长叹。
1621年,朱由校登帝位,改元天启。不久,复查前朝旧官,凡国家忠臣一律复官起用,死者重加恤典,以彰其行。张贞观因犯颜直谏被黜,曾震惊朝野,故在复查甄别之列。天启五年(1625)九月三十日,皇帝下诏,勅赠张贞观为
太常寺少卿。勅命如下:
制曰:朕光昭鸿图,惟阐扬遗直是亟。乃有力持主器,濒死宁以职争。生不挂党人之名,没弥彰直谏之烈,尤朕所厚加褒恤,勿勒与天下臣民共表彰之者也。
尔原任礼科都给事中张贞观,灵钟自岱,节著当朝;苍松翠柏,清标大吕。黄钟伟抱,初领青齐剧地;遍颂神君,荐登紫阁崇班。蔚成名谏,上自庙谟国是,下及边策河筹,煌煌议足回天,侃侃画皆经世,属元良之未建,动中外之深忧。尔且预制单衣,抗陈七疏。微臣诚不爱其死,镌秩如饴,神祖亦默鉴其忠,安储卒定。范头堪白,总邀九庙之式灵;苌血自丹,宁惜江潭之永放。纯衷不二,至德可师;重朝重乡,卓然山斗。痛昭考赐环之未逮,叹哲人如玉之已遐。宜加宠贲于芝函,讵忍芳沦于兰畹?是用复尔原职,加赠尔为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锡之诰命。
于戏!精比列星之重,秩升月卿之华。念尔自作臣标,非初食报顾馀,去昭国典,不敢忘旌。弈世弥昌,社稷之纯臣有后;千秋不朽,掖垣之谏草犹香。
中宪大夫为文官,金时设立,初为五品。至明清时代,中宪大夫为四品官阶。
太常寺少卿,正四品上,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天启皇帝这一勅命,可以说是对张贞观纯衷孤愤一生盖棺论定式的评价。“力持主器,濒死宁以职争”、“生不挂党人之名,没弥彰直谏之烈”,客观真实地道出了张贞观的仕途人生,也道出天启皇帝惜才、怜才与重才之意。勅命追述了张贞观一生的主要政绩,包括治理青齐,巡阅边关,上疏治淮,历陈庙谟国是,可谓披衷陈悃,奋不顾身,故称其“节著当朝苍松翠柏,清标大吕黄钟伟抱”,以至“至德可师,卓然山斗”,品节可与日月齐光,与天地争辉了。据张氏后裔说,其时,天启皇帝并不知张贞观已殁,遣官来沛,赠送官衣官帽,复其旧官。得知张贞观已殁,皇帝饬令有司重新隆重安葬,仪典一如秩制。此说似不合常理。由于天启皇帝的这一勅命,地方官府拨地建陵,立石镌铭,拨墓地百余亩,遍植松柏,蓊蓊郁郁,成为沛人妇幼皆知的“张给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