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字此夫,1955年生,
河北人。现为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中国最早的考古学博士之一。主要从事商周考古、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中国古代文物、中国书画和国学的研究和教学。
张辛,字此夫。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商周考古、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古代文物、中国书画和国学的教学和研究。数获北大优秀教学奖,曾被学生评为“北大十佳教师”。曾主编《
中国楹联大典》,应邀为香港回归祖国所制《盛和宝鼎》撰铭、为北京迎奥运摄影巨制《新北京》、北大《重修朗润园记》、海南《鹿龟酒铭》撰文等。应邀为国家政要和文化名人,诸如
江泽民、
贾庆林、
曾庆红、
吴官正、
刘延东、
胡启立、
张学良、
季羡林、
舒同、
启功、
饶宗颐、
秦孝仪等撰、书贺幛、寿幛或挽幛数十通。作为书画理论家,应邀撰写序跋数十篇,如《舒同书法艺术展序》、《标格高迈、擅步胜境——沈鹏、权昌伦书法二人集序》、《书札艺术及其鉴藏——名人书札欣赏与收藏序》、《大墨淋漓、气象刚严——怀念书法家
李志敏先生》等。还曾被聘为两岸共同举办的“世界华人百年绘画大观.世界巡展”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79年,
李志敏和张学书校长、赵宝煦、
张振国等老师发起成立燕园书画会。陈玉龙、
杨辛、葛路、罗荣渠诸教授以及在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获奖者曹宝麟、华人德、白谦慎和张辛四位学生热诚襄赞其事。1990年秋由艺术教研室发起,开办了北大历史上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燕园书画会
李志敏、
杨辛、
罗荣渠、
陈玉龙和张辛成为主要师资力量。
1995年10月至1997年5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筹资对
朗润园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增建。工程告竣以后,北京大学特意立碑以纪其事。由学界泰斗
侯仁之先生与考古系张辛教授合撰《重修朗润园记》,追忆往昔历史,叙述修复原委,实为叙写朗润园历史的简洁文字。碑文由张辛教授手书于石碑之上。这块新立石碑现在立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前。致福轩为当年
恭亲王的起居之处,匾额“致福轩”三字为
咸丰皇帝御笔亲题。
主要有《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中国古代碑刻》、《中国古代印章与封泥》、《中国古代书画》、《文物研究与鉴定》、研究生课《中国文化与古代文物研究》以及专科生课《中国玉文化与古代玉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等。
学术论文50余篇,重要的有《礼与礼器》(7万字)、《由大一、混沌说礼》、《玉器礼义论要》、《青铜器礼义论要》、《币帛礼义论要》、《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化的形上观察》、《器与尊彝名义说》、《说六尊六彝》、《郑州地区的周秦墓研究》、《侯马附近的东周陶器墓》等。
长期以来于
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研究亦用力甚勤,成绩卓著,为北大校内外经济、法律、医学、培训中心等院系增设国学讲座的首选。曾应邀为
北京大学中组部局级干部理论培训班、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高级干部理论研究班和北大哲学系“乾元国学教室”等主讲国学,发表多种讲稿,主编多卷本《
国学启蒙金典》。讲题主要有:“中庸之道与礼乐文明”、“道、礼与和谐”、 “经学与国学”、“五经导读”、“礼与礼器”、“文化与文物”、“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诗书画与人生”及“古代玉器及其鉴定赏、“古代青铜器及其鉴赏”、“中国书画道器说”、“格律诗与手札写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