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哲(1920年9月25日—2022年12月24日),出生于天津市,小儿外科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胡亚美儿童医学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
人物生平
1920年9月25日,张金哲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
1938年9月—1941年6月,就读于北平
燕京大学医预系,并获得学士学位。
1941年9月—1942年3月,在
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
1942年3月—1943年6月,在上海
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学习。
1943年9月—1945年6月,在
上海医学院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
1947年6月—1949年10月,在
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工作,担任住院医师及总住院医师。
1949年10月—1955年6月,历任外科主治医师、助教、讲师、副教授。
1950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建立小儿外科专业,成为中国小儿外科重要创始人之一。1951、1952年他参加抗美援朝各立大功一次。
1955年6月—1986年1月,受儿科专家
诸福棠之邀,调入新建北京儿童医院,历任外科主任、副院长,及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教授。
1958年1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6年1月,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特级专家、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担任北京胡亚美儿童医学研究院院长。
2022年12月24日17时03分,张金哲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张金哲首先发现了当时死亡率最高的新生儿皮下感染,并命名为“婴儿皮下坏疽”,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50—80年代在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急症的诊断、治疗,及肛肠外科与胆道外科方面手术设计方面作出了成就和贡献,为中国小儿外科迅速发展并在国际上享有特殊地位起了一定的作用。
根据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网站显示,张金哲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及参与著书50余部。
根据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网站显示,张金哲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10多项,各项发明50余项。
人才培养
张金哲的治学之道是团结中国国内同道,引进中国国外先进技术,针对中国国内现实加以改造,目标是向全国推广,扶持各地专职或非专职小儿外科同道提高技术标准。
张金哲对医德的内涵有进一步的思考。他说,一个医生微笑服务、礼貌待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的基本素质,如果医院的院长现在还把这专门提出来,要求就太低了。医德应是更深层的内容。 张金哲常对学生们说,做医生的最大的医德就是尽心尽力把病人的病治好。医生不管水平多高,也要牢记自己永远是个服务者,可现在有的大夫给病人看病像审小偷似的,所以他认为必须要取消终身制、铁饭碗,让医生重新进入到自由职业的行列。
1958年,张金哲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委托,开办了一年制中国小儿外科医师培训进修班,其学员后来多成为各地小儿外科骨干。张金哲为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近千名本科生讲授小儿外科学。
根据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网站显示,张金哲先后培养了数百名小儿外科医生和近20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纪念
2023年12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逝世一周年之际,为了传承和发扬他仁爱与奉献的精神,张金哲院士嫡孙张传俯作为发起人及委托人,在各方支持下,在北京成立“张金哲院士慈善信托”。
人物评价
张金哲是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直至90多岁高龄仍然躬身临床为小儿解决病痛。行医多年,对患儿呵护有加,凡遇患儿问诊必先起身,听诊器焐热再轻放在患儿胸前,每逢患儿哭闹,他就像魔术师一样从白大褂口袋里摸出小物件吸引患儿,待孩子平静后再行诊治。(新华网评)
1950年张金哲首先在中国国内北大医院创建了小儿外科,成为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中声望最高的一个。1955年起在新建的北京儿童医院外科大展鸿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和完善了全国最大的小儿外科中心;与此同时在医学实践与研究、医学创新、医学教育、小儿外科学会与专业杂志、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