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溢,生于1969年,山西高义煤化有限司董事长,分别被市、县评为“十大企业家”、“优秀人大代表”。2008年12月8日,入选“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十大新闻人物”。
人物成就
山西高义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高溢,正是走了这样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分别被市、县评为“十大企业家”、“优秀人大代表”,并担任“山西省绿色环保协会副理事长”等职。他创办的山西高义煤化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以煤焦化为主导的省级民营企业,是全省煤化行业50强。2004年顺利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多次被市、县确立为“龙头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民企纳税状元”、“模范集体”等称号。
人物事迹
凭激情励志奋起
张高溢生于1969年,两岁时随爷爷奶奶远赴新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受兵团战士不怕苦不怕死、勇于改变生活、改变环境、改变命运精神的感染,张高溢形成了勇于创新、敢于打拼的个人特质。正如他所言“新疆塑造了我的性格,宁可活得豪迈粗犷,甚至有点简单。我爷爷有晋商遗风,早年在外闯荡。大风雪之夜,他在被窝里对我说今道古,并告诉我如何迈出人生第一步。”这些经历和话语多年之后,仍然激励着张高溢。
18岁时,张高溢回到了新绛。那时,他的父亲已经带领狄庄村人织袜,成了远近闻名的专业户,而他成为了父亲的助手。1990年,他接手父亲的18台袜机,开始自创家业。后来在投资纸厂时,又把家底赔了个底朝天。1997年,父亲的炼铁厂为自行解决焦炭问题,收购了一家焦化厂,由张高溢独立经营。从此,他踏上了艰辛的自我创业之路。
张高溢接手时,厂里用土窝子炼焦。他接手后,果断地改成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萍乡炉。1998年,又在新绛一带的土窝子、萍乡炉中率先用上了被称为“红旗炉”的小机焦。当时许多人包括他的父亲对他大刀阔斧的改进难以理解。而他却预见,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的公共问题,如果煤化企业不顾及环境恶化而只顾自身发展,迟早要被国家不断严格的产业政策所淘汰。
那时的张高溢才30岁,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三番五次向领导请示,千方百计寻求资金支持。跑累了就地歇,跑饿了吃点方便面,硬是用自己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亲戚朋友,赢得了父亲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在此后的四五年时间里,张高溢的炼焦炉从年产20万吨扩至40万吨直至60万吨,炉膛高度由2.8米增至现代炼焦认为最合理的4.3米,炉型、规模、炉高等指标不断提高。高义煤化的各项指标始终处于行业领跑的优势地位。
2003年,张高溢将工厂迁至新绛煤化工业园区内,组建了高义煤化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历程。
用科学引领企业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瞬息万变。如何带领企业持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张高溢陷入了深思:高义煤化公司是一个新生企业,而且比起紧邻煤矿和铁路的同行,又不具备运输和成本优势。最终,他确立了两个思路:大力提升设备的技术水平和不断延伸煤焦生产的产业链。与此同时,通过引进一流的环保设施和实行严格的安全措施来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张高溢雷厉风行,按照既定思路来实施自己的兴企战略。首先,他从“捣固”这一生产环节入手。传统的炼焦炉都是顶装方式,打开每个孔炉的炉顶,把煤倾满就成。“捣固”则先把煤在模具中捣成略小于炉腔的一整块煤砖,再从侧炉推进去。优点是装得多,产品品质好而且焦体又小,成本也不变。
在炼焦行业,延伸产业链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也有利于解决空气污染。张高溢用科学的发展理念推动着高义煤化的产业链不断延伸。自2004年起,高义煤化公司的焦炉边上立起了粗苯发生塔,煤气化为粗苯后,再经流程变为精苯。3万吨工业苯、10万吨煤焦油加工的循环链将达到年产焦油3.5万吨、顺酐5万吨、纯苯6万吨、克力夫酸400吨的生产水平。经化工提取后的煤气又被投入6000千瓦时的发电机组,除公司少数自用外,还可将富余电能并网。
在项目建设中,高义煤化则吸取过去被动治理的深刻教训,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思路,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化生产设施、自动控制程序以及完善的输送系统,显著提高了废气、废水、废烟的回收率,使企业形成了多元化的
循环经济产业链。
高义煤化每走到关键环节,张高溢总能遵循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大势,坚持科学论证,敢于先行,敢于承担风险,将企业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高度。目前,该公司正按照“不让一缕烟尘飘入空中,不许一滴污水流出厂外,不准一声噪音干扰周围群众”的原则,朝着“环保高义,绿色高义”的建设目标前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张高溢倡导用团队精神留住人,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用良好的作风转化人,用政治工作优化人,用精细制度管理人的理念。公司坚持以岗定薪,易岗易薪,高级人才津贴补贴,突出贡献特殊奖励等薪酬管理。为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电力事业部、质控部等单位,定时间定地点由专人负责实施技术比武、小发明创造和岗位技能培训等活动。
高义煤化对员工的关爱,充分体现了其“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给员工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氛围,公司的现代化设施配套齐全。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之外,公司还举行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以此来促进企业人才的发掘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让和谐永驻人间
“他以坚强的臂膀长期支撑着一个县的主要财政……”2005年山西省煤化行业50强的颁奖词给了张高溢及高义煤化这样一个评价。这一评价十分恰当,高义煤化公司每年上缴的税金就占了新绛财政收入的1/4还多。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高义煤化离不开新绛这片热土的哺育,张高溢及他的高义煤化也在不断地回报着这片热土。从2003年到2006年,高义煤化连续四年成为新绛县纳税第一大户,公司直接或间接吸纳了周边乡村百分之六七十的劳动力,也激活了新绛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互帮互助共济贫困的良好风气。
张高溢时时以爱职工、爱乡亲自律。员工张彦荣家境困难,他拿出2000元给予帮助,狄庄建学校急需资金,他毫不犹豫拿出10万元资助。新工人王俊杰没来得及上保险出了工伤,他带头出钱,发动大家捐款,凑足了医药费。当狄庄村学校在新建办公楼资金遇到困难时,高义煤化捐资13万余元解决燃眉之急。尚书村有史以来从未唱过戏,老百姓渴望有一台戏活跃文化生活。张高溢知道后,拿出8000元资助费圆了百姓看戏的梦,2006年又捐资3万余元解决了村内道路硬化的问题。为支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司在短短几年里先后给义泉村、北社村等村捐资捐款40余万元,为困难员工资助8万余元。2006年又为新绛慈善机构捐资10万元,为公共事业捐款36万元。
强化技术创新战略
延伸产业链条,强化技术创新战略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高义煤化公司强化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工艺、设备。2007年投资1亿元,引进国内先进设备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在项目建设中,公司依靠科技,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思路,突出建设顺酐生产线一条。增加了对废气、废水、废烟的回收率,相继建成6000千瓦发电机组和苯加工生产线,年外送煤气两亿立方米。在全县率先形成煤、电、气、化产业链模式,彻底解决了只“焦”不“化”的生产模式,为高义煤化做大做强,打造中国冶金焦新品牌和化工新品牌夯实了基础。
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十大新闻人物
2008年12月8日,由中国现代企业报发起、中央新闻媒体共同参与的“乡镇企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座谈会暨全国乡镇企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大新闻人物、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十大新闻人物揭晓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张高溢同山西柳林富安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车安奎、辽宁高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金祥、
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宏新等人入选“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十大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