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electrolyte)是指在
水溶液或
熔融状态可以产生自由
离子而导电的
化合物。通常指在
溶液中导电的物质,但
熔融态及
固态下导电的电解质也存在。这包括大多数可溶性盐、酸和
碱。一些气体,例如
氯化氢,在高温或低压的条件下也可以作为电解质。电解质通常分为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自1881年起,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开始在埃里克·艾德隆德的指导下进行电解质的相关研究。1884年,他向
乌普萨拉大学提交了一篇长约150页的博士毕业论文,首次提出了“固体结晶盐在溶解时会分解成成对的带电粒子”这一观点,并通过离子的概念解释了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他因此获得了1903年的
诺贝尔化学奖。
根据阿伦尼乌斯的观点,盐在形成溶液时会分解成一种带电粒子,这种粒子在很多年前便被
麦可·法拉第命名为“离子”。麦可·法拉第认为离子是在电解时产生的,但阿伦尼乌斯认为即使在没有
电流的情况下盐溶液也含有离子,所以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便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当盐被置于溶剂中时往往会形成
电解质溶液,在
溶剂化时水和各个组分便会由于溶剂和溶质分子之间的热力学相互作用而
离解。
熔融盐也可以作为电解质。例如,氯化钠熔融时,液体导电。尤其是离子液体,它是一种熔点低于100℃的低温熔融盐、高导电性的非水电解质,也正因此,它得以在各种电池中被越来越广泛的利用。
H2S、
H2CO3、
CH3COOH、
HF(氢氟酸)、
HCN、HClO(
次氯酸)等。HF酸是具有强
极性共价键的弱电解质。H3PO4、H2SO3从其酸性强弱看属于
中强酸,但仍属于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不是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