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疑,读音为bì yí,汉语词语,意思是辅佐君王之臣,出自《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解释
谓辅佐君王之臣。
出处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注引《益都耆旧传》:“州牧刘焉表荐[任]安味精道度,厉节高邈,揆其器量,国之元宝,宜处弼疑之辅,以消非常之咎。”
《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天子有问无以对责之疑,可志而不志责之丞,可正而不正责之辅,可扬而不扬责之弼。”
《汉书·杜邺传》:“ 周召 则不然,忠以相辅,义以相匡,同己之亲,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独兼国宠,又不为长专受荣任,分职於 陕 ,并为弼疑。” 颜师古 注:“弼疑,谓左辅右弼前疑后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