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夫去楚,香草美人。公子囚秦,《说难》《孤愤》。我遘其厄,愧无其文。爰将金玉,自励坚贞。(《
金文丛考》扉页)《归去来》是
郭沫若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七年写的回忆录,其中包括十四篇(第十四篇是话剧本《甘愿做炮灰》)作品,总共不到十万字。它历来不被人们重视,几本现代文学史皆未提到此书。郭沫若的选集也多不收此书。如一九八零年四川出版的三卷本《郭沫若选集》是比较重视郭沫若自传文学的。其第一卷分上下两册,收了八部自传著作,但未收此书。
郭沫若 (1892-1978),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县,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第一届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
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
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
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1958年9月,兼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除学术作品和资历以外,郭沫若的品格和在建国后一系列政治运动中的表现受到广泛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