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祝寿图》是明代画家
戴进于1407年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画幅引首刘素题:“寿奉训大夫兵部员外郎端木孝思先生诗叙,北风其凉,秋花晚香,将诣乎溧水之阳,而拜先生之寿康。得朝士之歌诗若干首,而微言以弁其端。”
诗叙款署“丁亥”,为明永乐五年(1407年)。
后幅曾綮、许翰、欧阳环、李显、陈彝训、邓时俊、朱堵、刘伯淳书“祝寿诗”;又有天启辛酉元年朱之蕃诗题。
本幅无款署。钤“钱塘戴氏”、“文进”印。
创作背景
《归刚祝寿图》是戴进受刘素等朝士所托,为贺兵部员外郎端木智六十寿辰而作。端木智工书法,初为史官,永乐时任兵部员外郎,后以年高辞官归乡。该画作于永乐丁亥(1407年),戴进在当时京城南京任职。戴进恰曾到过南京,他是随父景祥入京,因父亲的关系,得以结识朝士而受嘱作画。时年仅20岁。其时正值端木智60岁,故戴进作此祝寿图以贺。
艺术赏析
主题
该画以主人公和祝寿的宾客为主题展开的。人物面部神情各异,衣纹线条简洁明确,富有动感和节奏感。设色清雅。此画的背景,远处有高山峻岭,杂木丛生,山间有瀑布直泻。屋宇左右有苍松翠柏,枝干挺拔直上,枝叶茂盛,好似一顶顶遮阳伞,还有仙鹤、翠竹等。这些景致和实物都是紧紧围绕着为主人公祝寿而展开,为加强其祝寿之气氛。
构图
该画采用了南宋院体画的边角构图形式,画中的主体明显地被安排到画幅的一角,鼻点集中,空间扩大,虚实对比强烈。画中的远景是以润笔淡抹青山于浩渺江水之外,远山层叠,隐约可见。画中的主人翁及宾客虽位于中心部位却都以点景人物的形式出现。画中的高山峻岭、苍松翠柏、仙鹤修竹都带有很强的象征性,寓意长寿之福和归隐之志。画中的近景是以近观的方式细致刻画的两棵松树,以松柏常青喻友谊长存。此外,画中直弯直拐的虬松、硬笔勾线的松针,如铁线缠绕的藤条等,也都是对人品和情谊的隐喻。
技法
该画多以表现具体的人物和环境为主要内容,因而一般均采用写实的方式,用具象的艺术手法,写出典型的环境和人物性格。而这幅画则采用了写意象征的手法。人物不绘五官、江岸、修竹,苍松等也均非实景描写,具有浓重的象征意味。
此图带有较多的象征性和寓意,人物仅作简略勾勒,特征并不明显。画中景色十分突出,高山峻岭,苍松翠柏,仙鹤修竹,环境优雅,意在归隐之志与寿考之福。在技法上,此图采用虚实相生、劈皴兼泻染的手法,使画面飘逸隽永,自然风味盎然;笔墨写意,皴笔简短劲健。人物勾画简括,略具形态而已。
整幅画凭想象而作,点景人物仅勾轮廓动作,没有五官表情,情节场面少具体性,多写意性,以祝寿的人群表现寿庆,以高山松柏、仙鹤竹石、幽庭等象征归隐,构思巧妙。主山皴擦之法基本取法南宋院体,笔墨与自然物象分离,短碎、颤抖转折变化的勾斫线条等。
名家点评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鉴定专家
单国强:此图基本取法南宋“院体”风格,以对角线为轴右实左虚,庭前的松柏修长虬曲,均近似马远的“马一角”构图和“拖枝松”体姿;山石以小斧劈皴兼水墨渲染,则源自夏圭。同时,也呈现一定自身画法,如奇险的山形、短碎的勾斫线条、浓淡相问的苔点等,此种劲逸趋向是戴进晚年形成本色面貌的重要因素。
后世影响
该画是戴进存世作品中属最早的一件,对了解戴进早年画风至关重要。画中陪衬景物,均非实景描写,所以其写意因素远胜写实成份。这种寓意,象征性的手法,在以后戴进的创作中屡屡出现,如《雅集图》、《送别图》等,都与此《归田祝寿图》一样属写意为主作品。这一迹象表明,文人画重意不重迹,神似胜形似的创作思想,在明初职业画家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重要展览
2013年5月17日——7月16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馆举办“故宫藏历代书画展”,展品包括《归田祝寿图》。
作者简介
戴进(1388—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一生经历坎坷,画风几经变化。青少年时居家习画,受画工父亲戴景祥影响,画法从工笔入手,善绘写真的肖像和精工的寺观佛像,同时又受流行江浙地区的南宋“院体”影响,作劲健一路水墨山水。40岁左右中年时,应征入京,进宫待诏仁智殿,因同行嫉妒进谗,故离开宫廷而流寓京城。居京期间承宗诸家,兼容并蓄,风貌多变,所承传统涉及北宋李郭、南宋马夏、米氏云山、元代盛懋、文人水墨法和浅绛山水等方面。54岁左右离京返乡,晚年卖画课徒,风格日见成熟,典型面貌是从南宋“院体”演化而成的雄劲简逸山水,同时也有融诸家之长、行利兼具的集大成画风。他独树一帜的绘画形成诸多追随者,遂开创了“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