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诺亚方舟遭遇伏羲神农——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上古史论争》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是吴莉苇。
内容简介
17、18世纪,欧洲知识界曾围绕中国上古史是否可信展开旷日持久的争论,本书旨在描述这一欧洲近代思想史和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突出事件,再此基础上分析中国上古史对启蒙时代的欧洲人产生什么影响,影响方式与影响程度受何制约,进而探讨西方认识中国时的特点。作为传播媒介的耶酥会士和作为接受者的欧洲本土知识分子都是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塑造和读取中国上古史图像,这也是近代以来欧洲认识中国的总体特点。中国总是作为体现欧洲人观念的某个形象而存在,这及既是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的认识难题,也是文化创造的动力,这一事实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吴莉苇,1975年生。1993-2003年就读于南开大学,200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关系史。现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重点项目“中欧早期交往与欧洲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在《中国社会科学》、《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导 论 (1)
第一节 引言 (1)
第二节 选题意义 (3)
第三节 历史回顾与存在的问题 (7)
第四节 本书意图与结构 (22)
第一编 耶稣会士传播的“中国 上古史”形象
第一章 耶稣会士来华背景 (35)
第一节 欧洲人海外扩张 (35)
第二节 耶稣会白手起家 (42)
第二章 文化适应与“中国形象” (53)
第一节 文化适应 (54)
第二节 上层路线 (59)
第三节 礼仪之争 (64)
第四节 中国形象 (69)
第三章 关于中国上古史的文献 (84)
第一节 耶稣会士主要作品 (85)
第二节 耶稣会士参考文献范围 (87)
第四章 中国君主制的起源与世系 (95)
第一节 耶稣会士作品间关系 (95)
第二节 干支纪年起点 (103)
第三节 卫匡国的帝王世系 (110)
第四节 杜赫德的帝王世系 (116)
第五节 耶稣会士择书原因 (125)
第五章 上古帝王文明业绩(上):伏羲——帝挚 (128)
第一节 伏羲 (129)
第二节 神农 (134)
第三节 黄帝 (137)
第四节 少昊、颛顼、帝喾、挚 (150)
第六章 上古帝王文明业绩(下):尧、 舜、禹 (162)
第一节 帝尧 (163)
第二节 帝舜 (172)
第三节 帝禹 (180)
第四节 耶稣会士的叙述特点 (186)
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学与艺术 (195)
第一节 天文学 (196)
第二节 文字与书籍 (211)
第八章 中国古代宗教 (228)
第一节 温和的主流意见 (229)
第二节 激进的索隐主义 (247)
第二编 欧洲知识界接受“中国上古史”的思想基础
第九章 欧洲人论中国上古史著作概观 (261)
第十章 社会环境变迁 (276)
第一节 从权力结构变化到知识变化 (277)
第二节 宗教宽容与思想自由 (292)
第十一章 知识风尚更易 (302)
第一节 知识分子群体渐趋独立 (303)
第二节 哲学新生——理性主义下的确定性 (305)
第三节 怀疑主义——谁是具有确定性的权威 (318)
第四节 确立事实——经验主义下的确定性 (329)
第十二章 史学研究转向 (338)
第一节 中世纪史学的特点 (338)
第二节 回应历史怀疑主义 (343)
第三节 历史视线聚焦人类 (353)
第十三章 圣经批评萌芽 (359)
第一节 哲学性批判 (360)
第二节 历史性考察 (364)
第三节 证明《创世记》 (378)
第三编 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上古史”论战
第十四章 中国上古史问题由来 (393)
第一节 17世纪欧洲人眼里的世界史长度 (394)
第二节 在华耶稣会士讨论中国历史开端 (398)
第三节 《中国上古史》的基本特征 (406)
第四节 《中国上古史》引出的难题 (413)
第五节 卫匡国之后的耶稣会士 (416)
第十五章 调和两种编年史 (422)
第一节 接受《七十子译本》 (424)
第二节 采用犹希迈洛斯主义 (433)
第十六章 中国史书的可靠性(上)——史料争议 (472)
第一节 惟有《圣经》可信 (473)
第二节 秦始皇焚书的恶果 (475)
第三节 中国神话的是是非非 (489)
第四节 缺乏外证的中国史料 (492)
第十七章 中国史书的可靠性(中)——天文学证据 (501)
第一节 科学与艺术的古老性之争 (502)
第二节 中国古代天文学水平之争 (506)
第三节 宋君荣与《尚书》日食之争 (522)
第十八章 中国史书的可靠性(下)——历史批评法 (532)
第一节 早期的历史批评 (534)
第二节 弗莱雷的成就 (538)
第三节 批评法与汉学萌生 (561)
第十九章 中国上古史动摇《圣经》权威 (566)
第一节 《圣经》权威的衰落 (566)
第二节 中国史对权威的危害 (569)
第三节 世界史改易途辙 (594)
第四节 关于中国历史的遗憾 (608) 余 论 变化的欧洲与变化的中国形象——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历史的另类看法 (617)参考文献 (636) 索
引 (652) 后
记 (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