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N彗星(C/2012 S1,陆译“艾森彗星”,台译“艾桑彗星”,港称“光科网彗星”),是一颗掠日彗星,于2012年9月21日被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的维塔利·涅夫斯基(Виталий Невский)和俄罗斯孔多波加的阿尔乔姆·诺微切诺克(Артём Новичонок)发现。
基本信息
ISON彗星(C/2012 S1,陆译“艾森彗星”,台译“艾桑彗星”,港称“光科网彗星”),是一颗掠日彗星,于2012年9月21日被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的维塔利·涅夫斯基(Виталий Невский)和俄罗斯孔多波加的阿尔乔姆·诺微切诺克(Артём Новичонок)发现。此一发现是使用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ptical Network,简称:艾森 ISON)靠近基兹洛沃茨克的俄罗斯0.4-米(16-英寸)反射镜,以自动的小行星发现程序CoLiTec寻获的。随后,很快的就在2011年12月28日的莱蒙山巡天数据和2012年1月28日泛星项目(Pan-STARRS)巡天数据中找到发现前的视频,9月22日由在意大利的Remanzacco天文台使用iTelescope网络进行了后续的观测。小行星中心在9月24日公布了此一发现。由雨燕卫星(Swift Gamma-Ray Burst Mission,SWIFT)的观测估计彗核的直径约为5千米(3.1英里),原有媒体报导,彗星已于通过近日点时因太阳的高温而解体,结束它550万年来飞向太阳系内侧的旅程。SOHO卫星在艾森通过近日点后两小时仍然观测到有彗核的存在。甚至逐渐再次长出彗尾。但随着“疑似彗核”的逐渐远离,此团烟尘也逐渐散去黯淡,并离开SOHO的观测范围。NASA预估,有90%的概率艾森已经完全被摧毁,剩下直径小于10米的碎片;10%左右的概率能够有大于100米,可供继续研究的碎片。NASA、ESA已经开始通过各种卫星查找艾森的踪迹,哈伯望远镜也会在12月底观测原先推测的艾森彗星轨道,并进一步确认彗星的命运。
轨道运行
C/2012 S1将在2013年11月28日以离太阳中心0.012 AU(1,800,000 km;1,100,000 mi)的距离通过近日点(最靠近太阳的位置)太阳半径是 695,500 km(432,200 mi),所以 C/2012 S1将从距离太阳表面 1,100,000 km(680,000 mi)处掠过。它近似抛物线的轨道,表明在动力学上这是一颗来自欧特云的新鲜彗星,初步的计算也显示在它进入内太阳系的路径上会接近火星与地球,在2013年10月1日将接近火星至大约0.0724 AU(10,830,000 km;6,730,000 mi)的距离,2013年12月26日以大约0.429 AU(64,200,000 km;39,900,000 mi)的距离掠过地球。发现后很短的时间内,就注意到C/2012 S1的轨道要素与1680年大彗星相似,这暗示这两颗彗星可能是来自同一个母体的碎片。
可见性
C/2012 S1被发现时的视星等为18.8等,对裸眼而言是太暗淡而不可能见到,但是大型望远镜和摄影观测的业余天文学家都可观测到它,依照大多数彗星的模式,天文学家预期它会在接近太阳时亮度会逐渐增加,而掉头返回外太阳系时亮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