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探测器是指用于研究彗星的空间探测器。探测彗星的本质及其组成成分可以了解太阳风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简介
探测彗星的本质及其组成成分可以了解太阳风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彗星探测器上装有摄像机、中子分析仪、离子质量分析仪、等离子体观测仪和测光仪等探测设备,用以探测彗尾中的等离子体密度、温度和重离子特性等。彗星探测器装有变轨发动机,用以改变探测器的轨道,以便拦截彗尾,达到直接探测彗尾的目的。
历史记录
美国的“国际日地探险者”3号(见
“国际日地探险者”卫星)将分别在 1985年和1986年探测
贾可比尼彗星和哈雷彗星。
苏联的“金星-哈雷彗星”号探测器、
欧洲空间局的“吉奥多”号探测器和日本的“行星”A号探测器都是彗星探测器,按设计分别在距哈雷彗星10000公里、3000公里,甚至200公里处掠过。
罗塞塔项目
欧洲太空总署宣布,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号经过10年时间,航行60亿公里后终于与彗星接轨,成为人类史上首个进入彗星轨道的太空飞行器。
罗塞塔项目最早是在上世纪1970年代开始构思,其最初的设计是一项彗星取样返回任务。最终欧空局科学项目委员会在1993年11月批准了罗塞塔项目的实施。最初确定的考察目标是彗星46P/Wirtanen,但随后在确定飞船的发射时间被定在2004年之后,项目的探测目标被重新确定为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于2004年3月2日发射的欧洲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号”在经过十多年64亿公里的太空旅行之后,在2014年8月6日进入“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轨道。在环绕该彗星同轨道运行三个多月后,欧洲空间局于德国当地时间12日上午9点35分向该彗星投放“菲莱”着陆器,并预计在七个小时之后降落到彗星表面。
这将是一场盛宴——经过10年 的漫长旅程,一路上飞过地球,火星还有两颗小行星,现在它将得偿所愿。人类此前曾经成功地在行星,卫星以及小行星的表面着陆,但迄今我们却从未尝试过在一 颗彗星上着陆。这一局面的出现是有充分理由的:彗星的引力场很弱,是由非常松散的水冰,尘埃和岩石构成的组合体,外形也非常不规则。它们的行为难以预料, 简直臭名昭著。
在过去的轨道周期内,像67P这样的彗星已经遭受过热作用,因此其地表物质成分已经被改造,但其地表下的物质仍然是相对原始的,从而让我们可以一窥太阳系早期的化学成分信息。
甚至即便抛开这样的科学成就不算,光是这一任务中克服的巨大工程学挑战本身就足以说明我们的现代航天已经变得如此先进而硕果累累。这让我们对于未来的探测项目充满期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塞塔项目几乎是让科幻成真,而这一项目实际上也在帮助我们解答那一个终极问题:在宇宙中,我们是孤独的吗?
从任务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规划到今天成功的实施,时间跨度超过40年,即便从正式被批准进入实施阶段,也已经过去了超过20年的时间。罗塞塔飞船从2004年发射到2014年最终赶上彗星,经历了漫长的10年艰辛,期间3次飞过地球,1次飞过火星,沿着复杂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超过60亿公里,终于得偿所愿。这几乎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一代科学家整个的职业生涯都奉献在了这个伟大的世纪项目上。
主要时间点一览表:
发射 2004年3月2日
首次地球借力 2005年3月4日
火星借力 2007年2月25日
第二次地球借力 2007年11月13日
飞越小行星Steins 2008年9月5日
第三次地球借力 2009年11月13日
飞越小行星Lutetia 2010年7月10日
进入深度休眠 2011年6月8日
从休眠中苏醒 2014年1月20日
轨道机动开始 2014年5月7日
抵达目标彗星 2014年8月6日
开始彗星全球绘图 2014年9月10日
菲莱登陆 2014年11月12日
彗星过近日点 2015年8月13日
任务结束 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