彡姐
汉语词语
彡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iǎn jiě,基本意思是古代西羌姓氏。
基本介绍
彡姐 xiǎn jiě
古代西羌姓氏。见《汉书·冯奉世传》。 是姓氏”𢒉“的源头。
相关资料
姓氏探源
本为战国末期至秦、汉时期西北地区羌族的一个氏族部落,时称彡姐氏。到了秦朝时期,彡姐氏合其名称为“𢒉”字,称𢒉氏,早先依附于匈奴。
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推行文字统一之法,由于𢒉氏部落贵族喜好在脖颈上佩戴以贝类加工的饰物,因而一度改为“𧴭”字,称𧴭氏,后随着匈奴的衰亡和西迁,𧴭氏一族逐渐融入汉族。
这在典籍《新校经史海篇直音》中有记载:“𢒉,同𧴭,蕃姓。”在著名的明朝学者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公元1488~1559年)撰著的《转注古音》中也记载:“西羌彡姐,见《汉书》。今西羌尚有此姓,合而为𢒉。”
唐末五代时期,𢒉氏族人为逃避北方战乱,逐渐向南迁徙,渡过长江后在湖广中南部边缘地带落业。两宋时期,𢒉氏族人在凭临长江天堑之险的孱陵一带(今湖北公安)形成聚居群体,继续生息繁衍。
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在甲申科官考中有一位湖广公安人,名叫𢒉茂,回族,他在殿试上考中了二甲第三名进士(一说三甲第四十四名)。当时明英宗在御批进士名次时,却不识其姓氏字,于是便询问在场的华盖殿大学士李贤(字原德,公元1407~1466年)。那李贤学识渊博,回答道:“𢒉,音同陕。”明英宗当即提御笔改其姓氏为“陕”,圣旨下,从此𢒉茂一族皆改为陕氏。
这个“𢒉改陕”的历史过程,在著名的明朝文学家、国子监贡生沈德符(字景倩,又字虎臣,公元1578~1642年)编纂的《万历野获编·异姓》中有详细记载。 明清之际年间,大部分𢒉氏族人北上迁徙至曹州西北部(今山东菏泽牡丹区),在高庄镇高庄村一带栖息繁衍,目前已有二百余人口。
𢒉姓居民无奈改姓
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高庄村𢒉姓村民,因姓氏生僻,200多人都改了姓。 高庄村共有3500人,其中姓𢒉姓的大约有200人。这些村民在办理二代身份证时,陆续都将姓氏更改,大部分选择“冼”姓,也有少数村民选择“显”字。 早在2003年的时候,村里新出生的小孩都开始将姓氏更改,为的是孩子今后免去不必要的麻烦。到了2006年开始办理二代身份证时,当地派出所就建议所有姓村民统一改为冼姓。
参考资料
姓氏略考-0634-𢒉姓 .春秋文化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1-04-26 11:09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相关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