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克水母
端棍水母科Catostylus属动物
马赛克水母(学名:Catostylus mosaicus)是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的海洋生物。也被称蓝鲸脂水母,生活史的主要阶段是单体、水母型,其水螅型阶段不发达或完全消失。水母体不同于水螅纲的水母体,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其水母体一般体型较大,没有缘膜;胃循环腔复杂,辐射管发达,有内胚层起源的胃丝,胃丝上有刺细胞;中胶层中有外胚层起源的细胞及纤维;生殖细胞起源于内胚层,神经感官较发达,集中形成4~8个感觉器官。是沿澳大利亚东海岸最常见的水母和大型群,有时在河口水域出现。
外形特征
马赛克水母体型较大,伞缘直径一般最高可达35厘米。近于旗口水母,但伞缘无触手,口腕愈合,口封闭,又形成了许多小的吸口。早期发育中具有正常的口,并有4个口叶,以后发育中4个口叶分枝成8个口腕,口腕再分枝愈合,原来口腕中的纤毛沟愈合成小管及吸口(suctorial mouth)。吸口、小管与胃腔相连,胃腔中也有辐射管,环管或有或无,具触手囊,马赛克水母个头浑圆,模样可爱。头部伞呈圆钟形,后面有有八只在口器的挤压下形成了口腕。形状独特,色彩丰富。半透明而不是透明体。怪诞的幽灵般外观,。由于体内的生殖腺或其他胃囊等结构具有色泽,而使身体在透明中出现局部的粉红色、桔红色、白色、红色、蓝色、紫色与黄色。浮光流彩。
马赛克水母身体也区分成上伞面及下伞面,无缘膜、伞缘没有触手,具有感觉器官,也称为触手囊(rhopalium),数目有8个,呈缺刻状,因此将伞缘分成了8片。下伞中央的垂唇末端向外延伸,形成8个口腕(oralarms),口腕向中心的一侧有沟。口腕具捕食的功能,取食时微小的食物可沿口腕沟进入口中,根口水母类口腕愈合,垂唇末端的口封闭,而形成许多新的细小的吸口,用以吸食。一般在触手、垂唇、口腕及伞的外表面分布有刺细胞。中胶层很发达,也是由蛋白质及粘多糖形成的凝胶,其中含有胶原纤维。不同于水螅水母的是中胶层中游离着外胚层起源的变形细胞,这些变形细胞对动物的再生、组织修复起重要作用。中胶层也有很大的弹性,由于它能维持及调节离子的成分及浓度,而使身体在海水中保持一定的浮力。钵水母类的肌肉及运动相似于水螅水母,围绕着下伞缘有由外胚层形成的环行肌肉,触手上有纵行的肌纤维,它们的收缩造成水母的运动。
栖息环境
马赛克水母与藻类有共生关系,不必完全依赖外部需求的营养来源。营养摄入量的很大一部分依赖与其有的共生关系的藻类,水母体内生活着单细胞藻类。作为回报,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部分提供营养丰富的碳化合物给它们的寄主。马赛克水母采取夜间狩猎以供应其营养。
生活习性
马赛克水母的胃循环腔比水螅水母复杂,原始的种类由口经垂唇进入中央的胃腔,胃腔向外延伸形成4个胃囊,胃囊之间有隔板(septum),隔板上有小孔,可使胃囊之间互相沟通以帮助液体的循环流动。隔板上有隔板肌,内缘有内胚层起源的胃丝(gastric filaments),共上含有许多刺细胞及腺细胞,可以固定及杀死进入胃腔的食物。这些放射管在伞缘处均与环管相连。为肉食性动物,以小的甲壳类、浮游生物等为食,实际上也是一类悬浮取食者,它们以触手过滤水中的微小的浮游生物,经口腕沟靠纤毛作用送入口及胃腔,胃丝上的刺细胞杀死捕获物,再由胃丝上的腺细胞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消化后的营养物靠环流管壁的纤毛摆动以推动营养物由胃腔经从辐管进入环管,再经正辐管、间辐管、胃腔及口将未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分布范围
产于印度 - 太平洋,亚洲南至澳洲北部海岸。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栖息于河口潮间带和沿海水域。
繁殖方式
马赛克水母为雌雄异体,生殖腺位于胃襄内,由内胚层产生。原始的种类在隔板两侧共有8个生殖腺。无隔板的种类具有4个,海月水母就有4个马蹄形的生殖腺体在胃囊的底部,性成熟时常有色泽,易于识别。生殖细胞排到海水中或口腕处受精,受精卵经囊胚期发育成浮浪幼虫,经过一段自由游泳之后,用其前端固着在物体上发育成水螅型幼虫,称为钵口幼虫(scyphistoma),钵口幼虫以后由顶端到基部进行横裂生殖(strobilation),这时称为横裂体(strobila),以后横裂体由顶端开始依次脱离母体形成幼年的水母型体,称蝶状幼体(ephyra),横裂体可以生活一到数年,全部横裂体脱落之后,它又可以重新形成钵口幼虫,所以横裂体是无性生殖阶段。蝶状幼体很小,边缘有很深的缺刻。它经过大量的取食后发育成水母型成体。远洋漂浮的钵水母类没有固着生活的阶段。
神经结构
马赛克水母的神经结构也是由外胚层形成的神经网,也具有突触传导。神经细胞集中,形成4个或8个神经节分布在伞缘的触手囊中。其中含有起博点神经元,因为如果切去全部的神经节,水母则失去博动的能力,如果切去部分神经节,甚至只留一个神经节,水母仍能做有节奏的收缩运动。所以神经节中含有起博点神经元,它控制着水母类的肌肉收缩运动。马赛克水母伞缘的8个触手囊也是它的神经感觉中心,它具有感光、重力感受及化学感受的功能。触手囊是由环管向外延伸形成一个中空的小盲管,其末端具有内胚层分泌的钙质颗粒,称平衡石(statolith)。外伞缘在平衡囊上端延伸形成笠(hood),用以保护及遮盖下面的平衡囊,其两侧有感觉瓣(sensory lappets),其上有感觉细胞及纤毛。当身体倾斜时,端部的结石与感觉纤毛受到刺激而引起运动以调节身体的平衡。
另外,在触手囊上还有外胚层形成的小眼(ocellus),原始的小眼仅是表皮细胞内陷形成的一个小窝,其中分布有色素及感觉细胞,复杂的小眼有网膜状的感觉细胞及晶体,对光线表现出正趋性。此外,在触手囊上、下伞面有一个表皮内陷形成的外,内感觉窝(sensory pit),是其化学感受器。
马赛克水母触手囊具有敏锐的感觉能力,例如它能感受到比声波还微弱得多的次声波。有时风平浪静的海面会见到水母类的聚集或成群游动,有经验的渔民及海员会意识到几小时之后,海面将会有风暴的来临,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气流及海浪的磨擦所产生的一种人不能查觉的次声波,而水母类能感受,并提前开始了迎战风暴的准备。因此人们把某些钵水母类看做是一种有效地预测风暴的指示生物了。仿生学家也利用了它的触手囊结构,成功的制成了风暴预测器,能提前十几个小时成功的预报风暴的来临、方向、级别等。为航海者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市场前景
马赛克水母正日益对澳大利亚渔民的生活进行滋扰,在夏季,成群的马赛克水母洪水般洗泛滥的进入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线,堵塞渔网而致使渔获量减少。
马赛克水母无毒,与海蛰是同属一科的近亲。海蛰在亚洲是备受推崇的美食,中医认为吃海蛰会降低高血压。干海蛰在许多亚洲国家,特别是日本,被认为是烹饪美食而流行。因其质地松脆又富有弹性,因而得名“橡皮筋色拉”,在中国也是传统销售的海菜。一些澳大利亚人感知水母在亚洲市场增加的需求,决定利用这种优势。澳大利亚人试图发展与海蛰相近的马赛克水母渔业,但处理、加工、运输和保鲜马赛克水母十分困难和费时。马赛克水母的订单也在不断上升。
图片注释
概述图:摄影师:Melissa Fiene
距离澳大利亚港口城市凯恩斯约100海里开外,一只马赛克水母浮游在珊瑚海的水中。水母在这个地球的海洋中无所不在,无论在温暖还是寒冷的水中,无论在沿岸还是深海的水域,它们都能繁荣生长。水母的身体中大约95%都是水分,而且水母虽然没有脑子,却有着足够的聪明在地球上存活了超过500万年。
(注:全部图片和图册网址)
参考资料
Jelly Blubber .australianmuseum.
钵水母纲.蓝色动物学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07 17:31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