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彭(拼音:pé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彭的古字形左部像鼓,旁边的“彡”表示鼓声,本义即鼓声。后用鼓声比喻强壮有力的马蹄声、人的脚步声,并引申为人马强壮有力的行进状态,这一意义也读páng。现代汉语“彭”主要用作姓氏,读péng。
文字溯源
会意字。甲骨文(图1-5)右边部分是“”字,是“”的象形初文,其字形像鼓:下部像承鼓的鼓架,中部像能敲打发声的鼓面,上部像鼓身上安插的花穗一类的装饰品。鼓(“壴”)旁边的三点(上古“三”也表示多的意思),则是表示敲鼓时发出的“嘭嘭”的声音,就像现代图画中的表声手法,因此“彭”的本义便是鼓声。这几点可以在鼓(“壴”)左部,也可以在鼓右部。无论从字形还是字音上分析,“彭”的含义都与鼓声非常符合。
“彭”从甲骨文发展到周代初期的金文(图6、7、8),表示鼓声的几点一般作“彡”形,而且几乎都位居右侧,偶见写成两画的。至战国时代,常见把“彡”粘连到“壴”下竖笔上(如图10、11、12)的形式,由此导致秦汉篆书(图14)或把“彡”置于“壴”形延长的底线上,西汉及东汉隶书(图15-16)多从这种写法。后世楷书又本《说文解字》小篆(图13),“壴”下底线回缩,“壴”与“彡”左右分立。
“彭”本是形容鼓声的拟声词。古人行军作战,击鼓催进鼓舞士气。在这些场合下,人必盛多。因鼓声一起,响声震天,气势宏大,故“彭”又发展出“盛、多、壮”义。之后因为音同或音近的缘故,在假借作为主要造字手段的时期,“彭”又假借为“澎”“旁”等字。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壴部】薄庚切(péng)
鼓声也。从壴,彡声。
说文解字注
“鼓声也。”注:《诗》之言鼓声者,惟鼉鼓逢逢。毛曰:逢逢,和也。逢逢埤苍,《广雅》作韸韸。高注《淮南吕览》、郭注《山海经》引《诗》皆作韸韸。许无韸字,彭即韸也。东、阳合韵也。《毛诗》:出车彭彭,又四牡彭彭,又驷騵彭彭,又以车彭彭。凡言彭彭皆谓马。即《郑风》驷旁旁之异文。彭旁皆假借,其正字则马部之騯也。言马而假鼓声之字者,其壮盛相似也。《齐风》:行人彭彭。传曰:多皃。亦盛意。
“从壴。”注:鼓省。
“从彡。”注:从彡各本作彡声,今正。从彡犹从三也,指之列多略不过三,故毛饰画文之字作彡。彭亦从彡也。大司马冬狩言三鼓者四,言鼓三阕者一。《左传》曹刿亦言三鼓。虽未知每鼓若干声,而从彡之意可见矣。薄庚切。古音在十部。同旁。
广韵
薄庚切,平庚並 ‖彭声阳部(péng)
彭行也。道也。盛也。《说文》曰:“鼓声也。”又姓,大彭之后,《左传》楚有令尹彭仲爽,汉有大司空彭宣。薄庚切。十七。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彡部】 彭
《唐韵》《集韵》薄庚切。《韵会》《正韵》蒲庚切,并音棚。《说文》鼓声也。
又军器。《释名》:彭排,军器也。彭,旁也,在旁排御敌攻也。
又水名。《左传·桓十二年》:伐绞之役,楚师分涉於彭。注:彭水,在新昌卫县。
又国名。《书·牧誓》: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传:卢、彭,在西北。
又地名。《诗·郑风》:清人在彭。传:卫之河上,郑之郊也。《春秋·文二年》: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注:冯翊郃阳县西北有彭衙城。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彭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又彭盛,县名。《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都彭城。正义:徐州县。《后汉·郡国志》:彭城国,彭城县,古大彭邑。
又彭亡,聚名。《后汉·郡国志》:武阳有彭亡聚。
又《岑彭传》:彭至武阳,所营地名彭亡。
又彭蠡,湖名。《书·禹贡》:彭蠡既猪。《前汉·地理志》:豫章郡彭泽县,彭蠡泽在西。
又彭门,山名。《后汉·郡国志》:蜀郡湔氐道县前有两石,对如阙,号曰彭门。
又姓。《史记·楚世家》:陆终生六子,三曰彭祖。注:虞翻曰:名剪,为彭姓,封於大彭。《郑语》:彭姓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广韵》:《左传》楚有彭仲爽,汉有大司空彭宣。
又《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并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
又《玉篇》:盛也。《韵会》:壮也。《诗·大雅》:驷騵彭彭。《集韵》:强盛貌。
又《广韵》:行也。《诗·小雅》:四牡彭彭。传:彭彭,不得息也。
又《广韵》:道也。
又《集韵》晡横切,音閍。众车声也。
又《韵会》《正韵》并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又《类篇》:彭亨,骄满貌。韩愈《城南联句》:苦开腹彭亨。
又《诗·鲁颂》:有骊有黄,以车彭彭。刘歆《遂初赋》:求仁得仁,固其常兮。守信保己,比老彭兮。
又与鲂通。《公羊传·成十八年》:晋侯使士彭来乞师。注:二传士彭作士鲂。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壴”最后一笔横改撇。
【写法】❶“壴”“彡”宽窄相当,顶部“壴”略高,底部“彡”低。❷“壴”,“士”居左上格;“口”的顶部在横中线,末笔提笔左端与“士”的上横左端垂直对齐。❸“彡”,三撇起笔点上下对齐,第二撇斜跨横中线,第三撇较长,撇尖伸向“壴”下方。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6 23:50
目录
概述
文字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