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贤(1917~1998),萍乡湘东人,中共党员,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曾任湘东镇革委会副主任。从50年代开始进行粮食高产试验。1951年他种的水稻亩产达517.5公斤。1957年3月出席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73年开始摸索“稻稻麦”三熟制高产规律。1977年“稻稻麦”亩产1432公斤。1978年掌握“三熟三迟”规律,试验田亩产1526.5公斤,1979年达1546.5公斤。积极推广研究成果,推动全公社平均亩达到产852公斤,1979年平均亩产895公斤。他所在的生产队平均亩产1220公斤,指导的大队青年试验田平均亩产达1554.5公斤。
人物生平
彭光贤(1917~1998),湘东镇姚家洲(新村村)人。中共党员,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彭光贤1917年11月3日出生于作田世家,祖父、父亲和长他20岁的大哥都是种田能手。幼年时,彭光贤读了两年半小学后,跟随父兄习作农活。13岁那年初夏,他父亲因病去世,不得已租种60把(合3亩)水田耕种,走上独立谋生之路,好容易挣扎到1949年萍乡解放。在土改反霸中,他积极上进,当选为村代表。1951年他带领家人全身心投人到土改分得的田地里,实行精耕细作,创造了亩产(双季)粮食1035斤的高产记录,比当年全萍乡县水稻平均亩产粮食高出534.7斤。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赞扬。这年秋天,他出任其家所在的澜潭乡生产委员。这年冬天,他邀集5户贫农组成湘东地区第一个季节性互助组,名曰“彭光贤互助组”,率先带领几位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1977年他5.1亩实验田亩产粮食达到1414.7公斤,1978年提高到1526.3公斤。《江西日报》以《人过六十,粮满三千》为题,在头版头条位置作了报道,省政府投予彭光贤“三熟三迟夺高产技术科研项目”二等奖及“先进科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1979年彭光贤的实验田亩产达到1564.95公斤,创造了科学种田夺高产的新纪录,“稻稻麦”一年三熟种植技术在湘东镇许多大队推广,获得粮食高产。1980年,又一次被省政府评为“劳动模范”,80年代以后,他带头搞种养,购汽车跑运输,教育后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他生命不息,耕耘不止,不光自己搞试验、夺高产,还培养年轻一代成为种田能手;古稀之年,仍坚持传授和总结种田经验。他先后整理出《看天经》、《农业八字宪法实施细则》等颇有建树的文章,受到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彭光贤历任彰光贤互助组组长、澜潭乡生产委员、新村初级农业社社长、新村高级农业社社长、湘东人民公社社长、湘东镇革委副主任等职,1981年当选为江西省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1982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1990年退休,1994年1月起享受副县级待遇。1977年被省农科院授予副研究员职称,1981年被省农科院聘任为“高级农艺师”,1998年8月16日病逝。享寿81岁,葬于本村虎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