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南特红疣猴(学名:Procolobus pennantii):是哺乳纲、猴科的灵长类动物。头体长53-63厘米,尾长 60-70厘米,体重7-11千克。躯体
纤瘦,皮毛颜色鲜明。头部黑色,背部、四肢和上体其他部分褐红色或栗褐色,胸腹部灰白色。像其他疣猴种,
臀疣很小,尾巴很长,
颊囊也比一般猴子小。
形态特征
彭南特红疣猴躯体
纤瘦,头体长53-63厘米,尾长 60-70厘米,体重7-11千克。具有典型的小脑袋,背部长,腹部圆。四肢非常长。像其他
疣猴种,臀疣很小,尾巴很长,
颊囊也比一般猴子小。手指特别长,细长手指被对回握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钩,以适于抓持树枝。疣猴最显着的特征之一就是没有拇指。拇指应保留的地方仍留有凹凸,使其看起来好像拇指已被切断。该物种与其他非洲疣猴物种一样,拇指已退化成一个小疣。彭南特红疣猴的皮毛颜色为头部黑色,背部、四肢和其他部分褐红色或栗褐色,胸腹部灰白色。额头上的毛发典型的中心向下分开,通常为深红色至近乎黑色。通常耻骨区域的毛发白色。
吻部突出,两颚粗壮,牙齿32枚,鼻孔朝前向下紧靠,手足均有5个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
栖息环境
该物种是树栖动物,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树梢上度过。在主要和次要雨林的树冠的各个层级都可以找到它们。红疣猴属的猴子的发生在原始森林中的密度比其他疣类更高。彭南特红疣猴也生活在沼泽森林中、干燥森林。 通常,该物种位于相对较高的高度。
主要栖息于低陆平原和中高度山区热带湿润森林,以及“大火山口科学保护区”(Gran Caldera Scientific Reserve)西南部的沼泽森林中。这些地方被称为“季风森林”,每年降雨超过10,000毫米。据报道,该物种从海拔1800米或更高的山上穿过山地森林进入雪佛兰森林(Schefflera forests)。然而,克洛宁等人(Cronin et al.)仅在海拔范围0-1,200米处观察到彭南特红疣猴,并提出该物种可能不会比基于生境适宜性模型的结果高。
生活习性
彭南特红疣猴的家族领地可以延伸100公顷或更多,通常与其他族群的领地重叠。昼行性。树栖性较强,通常生活在数十只或上百只的群体中,和其他红疣猴物种一样,群族多雄和多雌,通常雌性比例很高,甚至是雄性的二倍。它们在树丛间行动迅速,以四肢运动的方式穿过树林,有时会利用纤细的树枝弹跳,在树冠的缝隙中跳跃。
雌性通常在同一个群体中生活,但雄性在其一生中常常几次移居到新的群体中,也可能会组成同性团体。尽管较大的群体在争夺食物时偶尔会占领较小的群体的领地,但该物种一般领地意识并不强烈。
彭南特红疣猴是社会性动物,它们会用三种方式进行沟通或联系。第一种是社交展示,展示者将其后部朝向接收者,并将后肢抬高到高于身体的其余部分。除成年雄性外,其余所有的雄性都会屈从这种行为。第二种是社交修饰,它们彼此用嘴从对方的身上清除不需要的物质,例如死皮、昆虫或寄生虫。尽管此行为在卫生方面非常重要,但其真正目的是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第三种社交方式就是语言或声音了,这些声音很响。被描述为“吠”和“吱”的噪音,可能是个人之间以及族群之间非常重要的听觉交流。
彭南特红疣猴在森林的上层寻找食物,往往在早晨和晚上进食。完全素食。它们的食物包括未成熟的叶子和嫩枝,以及种子和果实。疣猴的胃结构复杂,消化能力很强,可以分解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植物。每天大量的植物进入胃部,在这种发酵过程中,成熟的含糖水果在食用时会产生过量的气体和酸。这会导致疼痛并可能导致死亡。因此,该物种只能消化未成熟和坚韧的水果。也吃苔藓、种子和真菌,甚至还会吃白蚁粘土和木炭,以帮助消化叶子上的毒素。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关于彭南特红色疣猴的繁殖情况知之甚少,尽管在疣猴亚科中与其他物种的繁殖方式可能相似。雌性的生殖器区域在发情期会肿胀。雌性使用“社交展示”来表示它们已经准备好交配。疣猴以一种“公共婚姻”的方式繁殖,雌性准备交配,雄性则退出较大的群体。疣猴是多配型的,这意味着每个雄性的交配都有多个雌性。
疣猴没有特定的繁殖季节,雌性大约每两年产一次。彭南特红疣猴一次生一个后代。 该特定物种的妊娠期尚不清楚,但其他疣猴的妊娠期为5-7个月。妊娠后,雌性疣猴在单只雄性的陪同下离开群,直到分娩后第二天才返回。在非洲,雌性疣猴的性成熟期通常在3-4岁之间,而雄性则在5-6岁之间。
彭南特红疣猴出生后的前1-3.5个月,通常只有母亲来养育幼猴。 此后,其他小组成员将帮助照顾幼猴。 雌雄亚成体都有类似成年雌性的生殖区特征。这被认为是为了保护尚未成年的雄性亚成体不被成年雄性驱逐出群。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非洲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公约》B类。
种群现状
对该物种的主要威胁是狩猎和栖息地退化。彭南特红疣猴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是因为该物种在比奥科岛上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大约仅有160平方千米,并怀疑物种数量在过去的三代(1986-2016年)中下降了80%以上,主要是由于在有限的范围内受到严重的狩猎影响。
濒危原因
黑猩猩是彭南特红疣猴的常见捕食者,每年可以减少多达10%的种群数量。彭南特红疣猴的肉通常在商业市场作为森林食用肉出售。不断发展的非洲城市增加了对动物蛋白(例如食用森林猎物)的需求。 仅西非的丛林肉市场就是一个数十亿美元的产业。因为它们为猎人提供了最大的利益。
保护措施
彭南特红疣猴受到赤道几内亚共和国和国际立法的一些保护。其物种数量完全在法律认可的保护区内,禁止狩猎。此外,2007年10月的几内亚总统令,禁止捕猎、出售和食用所有灵长类动物。但是,尚无关于“大火山口科学保护区”的管理计划。
比奥科岛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BBPP)在“大火山口科学保护区”有许多项目正在进行中,包括灵长类动物监测,替代生计,教育计划,专业发展培训(即生态卫士培训),在乌雷卡村发展自然中心以及与INDEFOR合作,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储备金及其日常管理。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EP)
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也在该岛上进行,目的是加强赤道几内亚的保护区系统。该项目有助于支持BBPP在乌雷卡(Ureca)的努力,并努力使比奥科岛(Bioko Island)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圈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