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年才,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正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央统战部和工信部等联合评选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陕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陕西省首批“三秦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
个人简介
彭年才,男,汉族,1962年6月生,江苏溧阳人,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正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央统战部和工信部等联合评选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带头人,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陕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陕西省首批“三秦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同时兼任陕西省生命科学检测仪器工程中心主任、陕西省药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市碑林区科协副主席、中国微米纳米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委会常务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仪器专项、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职务。
九十年代初至今,长期专注先进分子诊断、核酸检测技术研究和产品产、学、研、用开发及推广应用,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重大疾病检测与预警微系统”国家863重点项目和“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与高分辨分析设备研制及应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另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二十余项。
依托西安交大和天隆公司在高通量、高灵敏分子诊断核酸检测设备与试剂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基于微纳芯片的核酸单分子检测、基于微纳制造和微流控技术的POCT核酸快速检测分析系统、数字PCR系统、肿瘤”液体活检“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成果,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0多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主持制定国家医药行业标准《核酸提取试剂盒(磁珠法)YY-T1717-2020》1项,并在2020年新冠抗疫期间由国家药监局颁布,填补空白。主编《数字PCR原理、技术及应用》(科学出版社 2017年5月),任《临床检验装备大全 第3卷 试剂与耗材》(科学出版社 2015年7月)副主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支持下,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多种型号的核酸提取仪、基因扩增仪、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仪、全自动核酸检测工作站等仪器系统和诊断试剂,在禽流感和非洲埃博拉等疫情中,尤其在新冠抗疫核酸检测中实现重大应用。2016年6月21日,央视一套晚间新闻报道了时任主管科教文卫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到江苏调研科技创新期间,在江苏省省委书记、科技部党组书记等陪同下,观看了由彭年才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基因检测系列仪器功能演示,并给予高度评价。
由于在新冠抗疫中的成绩,2021年1月22日在京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接见。
学术任职
陕西省生命科学检测仪器工程中心主任
陕西省药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西安市碑林区科协副主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国家重大仪器专项、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2022年7月,当选副会长。
荣誉成就
2017年和2020年分别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
2020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0年获得统战部和工信部等联合评选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2020年获得陕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7年西安市十佳科技企业家
2017年作为团队带头人入选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2015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2011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2011年入选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
2010年入选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
2010年入选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2010年入选陕西省首批“三秦学者”特聘教授
2009年获得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靶标高通量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排名第一)
陕西省科技二等奖“基于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的多通道分子诊断仪”(排名第一)
陕西省专利二等奖“实时荧光定量基因扩增仪的光路检测系统”(排名第一)
陕西省专利二等奖“一种手持式三磷酸腺苷荧光检测装置”(排名第一)
西安市科技一等奖“基于分子诊断的仪器研制”(排名第一)
西安市科技二等奖“荧光定量核酸扩增分子诊断仪”(排名第一)
西安市科技二等奖“基于ATP荧光的有害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及仪器”(排名第一)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围绕”四个面向“,开展医工融合生物医学检测仪器关键技术及系统研究。尤其是针对疾病防控、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重大需求和前沿技术发展,基于核酸/蛋白单分子检测、“液体活检”精准医疗等现代生物学方法,结合微纳技术和现代光机电检测技术,建立生物医学精准检测需求牵引,微流控芯片和MEMS传感器前沿技术创新,生物检测芯片微系统规模化制造,目标产品的芯片、试剂、仪器系统集成的全链条核心技术体系,驱动微纳制造技术在生物检测及医学仪器领域快速实现产品化和应用。
1、光机电一体化医学诊断系统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
2、分子诊断、核酸检测及基因分析相关仪器研究
3、核酸单分子检测及数字PCR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
4、生化检测微系统及微纳米生物系统
5、病原体和食品致病菌快速检测
6、微流控及微全分析系统
7、”液体活检“关键技术研究
科研项目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以下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循环肿瘤标志物多维快速分离及超敏检测仪器研制(在研)。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荧光数字基因扩增单分子检测仪(在研)。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多重体积微液滴的数字PCR核酸定量检测新方法研究。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于基因突变和 SNP 分析的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仪研制。
5、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与高分辨分析设备研制及应用。
6、863课题,基于微纳制造的重大疾病检测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
7、2012年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细菌的手持式ATP仪研制与应用。
8、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实时荧光定量PCR智能化诊断系统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9、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陕西省生命科学检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十一五”863重点项目课题,重大疾病检测与预警微系统。
11、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手持式
ATP荧光检测仪。
12、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用于疾病分子诊断的
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仪。
科研成果
在生物检测和分子诊断方面,带领团队制定产品技术标准十余项,对核酸DNA/RNA扩增系统和实时微荧光定量PCR产物检测分析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快速热循环、无机械动作多通道荧光快速均衡扫描检测以及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等关键技术问题,集成了微传感技术和微加热技术,提出了实时PCR核酸检测荧光定量新方法,提高了以聚合酶链式反应为特征的以荧光定量检测分析DNA/RNA核酸为目的的生物和病原体检测以及基因分析的灵敏度、准确性和快速性,以此关键技术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手持式ATP细菌检测仪及核酸提取仪为我国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SARS应急、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检测、非洲埃博拉和新冠肺炎等疫情中以及奶粉和食品安全检测,尤其是新冠核酸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研成果在服务经济社会方面,2009年甲流肆虐期间,主持开发生产的实时定量PCR仪成为美国CDC和中国卫生部规定的甲流病毒核酸检测和病例确诊必备设备,检出了陕西省首例和全国数千例甲流确诊病例,得到了国家CDC的复核确认,为替代进口、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民生工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快速检测甲流 西安批量生产关键设备”被国家科技部、发改委、香港大公报以及西安日报等多家官方网站和媒体广为报道。数千台该仪器正在全国各级各类医疗、疾控、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和生物学医学科研部门发挥作用,该成果入选“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2013年H7N9禽流感突发期间主持开发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酸提取仪及配套提取试剂,成功应用于H7N9禽流感筛查工作,实现了从呼吸道分泌物样品中提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到检测的自动化过程,为H7N9禽流感筛查提供了快速集成解决方案,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应对禽流感的防控工作。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彭年才教授带领团队研制的系列核酸检测仪器试剂,服务武汉新冠核酸检测,并装备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武汉疫情缓解后又紧急驰援绥芬河、吉林舒兰、北京市、新疆、青岛、安徽阜阳、天津、上海浦东等地疫情爆发点,核酸检测设备从完全依赖进口发展到自主可控和大批量应用。支撑全国“两会”及进博会等重大活动顺利召开,为有效抑制疫情扩散和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先后多次被《央视新闻》、《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及科学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同时开展复工、复学人员核酸筛查及入境国际航班人员的新冠筛查,助力全国复工、复产、复学,阻断境外疫情对内扩散。项目成果新冠核酸检测产品的突出性能,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为本次新冠肺炎防控“早诊断,早隔离,控制疫情,降低传染和病亡率”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彭年才教授被中央统战部、工信部等联合评选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教育部抗疫特岗国家级人才、2020年陕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