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膳
汉语词语
彻膳,汉语词语,拼音是chè shàn,字亦作撤膳,撤去膳食也。意思是古代遇有灾患变异时,帝王撤减膳食,以示自责。
简介
大戴礼. 保傅》:
为天子,三十馀世,而周受之。为天子,三十馀世,而秦受之。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惟非甚相远也,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其故可知也。
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之礼,使士负之,有司斋,夙兴端冕,见之南郊,见之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时,教固以行矣。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太保周公太傅太公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於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
注释
1. 斋,肃也,敬也。
2. 端冕。端,正也。
3. 过阙则下。阙音鹊,说文:门观也。天子两阙,两阙即两观,观音灌。诸侯一阙。用於张贴发布法令之处。过阙则下车,示畏也。
4. 趋。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5. 周成王,姬诵周武王之子。武王崩,成王幼,周公负成王,南面,以令诸侯。
6. 召公,姬奭。召音邵,今之邵姓,召公之後也。《诗. 召南》,美召公之诗也。
7. 周公,姬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诗. 周南》,美周公之诗也。
8. 太公,姜太公,又曰大公,又曰吕望,又曰姜望。以其为师之、上之、父之,又曰师尚父,《大雅. 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故孩提,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导习之也。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於是比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使之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目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视右视前後,皆正人。夫习与正人,居不能不正也。犹生长於楚,不能不楚言也。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当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之为常。此殷周之所以长有道也。
【注释】
1. 道术,道述也。术音述,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周易. 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於小学。小者,所学之宫也。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如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如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匮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逾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端於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达其不及。则德智长,而理道得矣。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於下矣。学成治就,此殷周之所以长有道也。
【注释】
1. 妃,配也,匹也。
2. 上亲而贵仁。上,尚也,崇尚也。以亲为崇,以仁为贵。
3. 上齿而贵信。齿,牙齿,喻排列也。《论语. 颜渊第十二》: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 民不诬,民不欺上。
5. 匮,乏也。
6. 逾,僭越。
7. 则,法也,经也,常也。
8. 理,树纹也。文理顺其自然,则得道也。
9. 辑,集也。
及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有亏膳之宰。太子有过,史必书之。史之义,不得不书过。不书过,则死。过书,而宰彻去膳。夫膳宰之义,不得不彻膳。不彻膳,则死。於是有 善之旌,有诽谤之木,有敢谏之鼓。瞽史诵诗,工诵正谏,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攘,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是殷周所以长有道也。
【注释】
1. 冠,成人之仪也,男子二十而冠。《礼记. 檀弓》: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
2. 严,戒也。
3. 司过之史。司,职掌。过,过失、错误。执掌过失之史官。
4. 亏膳之宰。亏膳,减膳也。宰,官也。
5. 彻膳,撤去膳食也。
6. 进善之旌,进上好的建议。
7. 诽谤之木,尧立,人民提建议之处。
8. 敢谏之鼓,有谏诤,则鸣鼓。
9. 瞽,盲乐师。古者,有采诗之官,瞽则歌诗。
10. 工,百工。百工献艺,天子观之,以察民风之侈俭。
参考资料
彻膳.汉典.
彻膳.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3 09:26
目录
概述
简介
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