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史唐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化学家
彼得·史唐(Peter J.Stang),1941年11月17日生于德国纽伦堡,美国国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犹他大学教授。
人物经历
1941年11月17日,彼得·史唐(Peter J.Stang)生于德国纽伦堡。
1963年,毕业于芝加哥德保罗大学(DePaul University),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
1966年—196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69年起,任教于美国犹他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97年—2007年,任美国犹他大学理学院院长。
200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彼得·史唐(Peter J.Stang)长期从事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在有机反应中间体、有机碘鎓盐以及超分子化学等方面取得成就。他发现并发展了“定向键合”的自组装方法,利用配位和金属配体的相互作用制备了独特的二维多边形分子以及三维多面体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传感、催化、储气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在药物释放、抗肿瘤制剂等生物医药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截至2017年10月,彼得·史唐已发表学术论文及综述500余篇,H影响指数79,论文总计被引用27900余次。
人才培养
2017年7月,彼得·史唐在厦门大学南强学术讲座上鼓励年轻研究者:“要勇于发问、不怕困难,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坚定的科研意志,营造创新环境。”
截至2011年11月,彼得·史唐已培养了30余名博士和50余名博后,彼得·史唐培养的学生有浙江大学教授黄飞鹤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彼得·史唐在配位化学、有机金属及高价碘化学等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山东师范大学评)
“彼得·史唐为培养中国科技后备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济南大学评)
“彼得·史唐致力于超分子化学与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陕西省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4 20:0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