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夫
中国驻巴西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特命全权大使
徐中夫(1916-),山东省乳山市夏村镇石村人。1938年2月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海阳县委书记、中共南海地委代理书记、南海军分区政委、中共东海地委宣传部部长、中共荣成县委书记等职。1946年后,相继任中共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山东省政府外事处副处长、文委秘书长。1955年后相继出任中国驻巴基斯坦、瑞典、埃及、加拿大等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政务参赞。1973年后相继出任中国驻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国特命全权大使。1985年12月离休后任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
个人简介
姓名:徐中夫曾用名:徐鸿恕
性别:男
年龄:94岁(至2010)
配偶:段爱生
祖籍:山东乳山
政治面貌:共产党员
1985年离休,现居北京市 东城区
家有四子,四个孙女一个孙子,大部分居住海外。
人物生平
1934年刚放暑假,北平市立四中就贴出了高中招生的告示。当时没有全市统一考试和统一招生这一说,都是各个学校自行出题,各自招生。考试的过程挺简单,只考三门功课,数学、语文和外语。  那一年四中高中只招收50名学生,来报名的却有上千人之多。所以想要榜上有名,实属不易。可是一个从山东烟台乘船到天津,然后坐火车辗转到北平的小伙子徐鸿恕,却是轻松考中。
这位徐鸿恕就是后来成为我国外交战线上一名出色老战士的徐中夫。
徐中夫1916年出生于山东胶东地区的夏村镇石村。自幼聪颖好学。在烟台的山东省立八中初中毕业后,回乡教书,虽说那时他的年纪只有十五、六岁,但却有着读书深造,富强中国的远大志向。他听说北平有不少好学校,就在1934年初来到北平。那时北平的好学校不少,但最有名气的却只有市立第四中学、河北高等中学和师大附中这三所。其中市立第四中学由于学生中平民子弟居多,校风正派,收费相对较低,老师的名气也大,就成了像徐中夫这样外地来京求学青年的首选。
已经年过九旬的徐老对于自己进入四中读书这件事至今记忆犹深。
一个十多岁年纪的孩子,只身来到京城,没有父母的照顾,独立生活,只为读书求学,当然困难多多。幸亏有位在汇文中学上学的同乡帮助,在西城手帕胡同住下,一面了解各学校情况,一面补习功课,等待招生考试。半年以后总算如愿以偿,成为四中的学生。
刚进四中时,只知读书,对四中谈不上有什么认识、了解。但若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徐老认为:四中当属时代的产物,代表着那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的水平。应该说四中受西方教育观念的影响很深,学制、教材、管理制度,都是照搬西方那一套,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所没有的。老师当中很多是从德国或是英、美留学回来的,上课使用的课本大多是用外文原版,这对于学生接触先进的科学知识是十分有利的。老师学识广博,在学术研究上非常严谨,但在教学方法上却很民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徐老觉得这点很重要,即便是现在,也值得提倡。
徐老说自己在四中上学的时间不长,高中没有上完就离开学校,但学到的知识不少,外语基础也是在这时候打下的。参加革命以后,尤其是长期在外交战线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无论是文、史、哲,还是现代科学技术,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修养才能胜任。在四中上学的经历使自己获益匪浅,可以说是受用终身。徐老告诉我们:四中毕业生在外交口工作的人不少,说明四中确实是个培养人才的地方,尤其是四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成长,至关重要。在抗战前夕入校的徐老,在这方面有着切身的体会。
徐老入学前后那几年,日本正在加紧进行对华侵略战争,华北形势日趋紧张,四中校园里爱国热情高涨,师生们纷纷组织起来宣传抗日,徐老在这里受到教育,也得到鼓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中国人,大敌当前,岂能袖手旁观?徐老积极投身其中,为了表达决心,他给自己另起了“中夫”这个名字,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作为中国一名普通百姓的责任。
也许是年纪小,离家在外,独自生活不会照顾好自己,更可能是因为学习课业负担重,再加上和同学们一起到校外去宣传“抵制日货”、“一致抗日”等项活动,太过劳累之故,在高一暑期,参加军训的时候,徐老病倒了。班主任老师张鉴古先生及时把徐老送到位于白塔寺东面的中央医院(即现在的人民医院),经医生诊断得了大叶性肺炎,住了两个星期医院之后,病情有所缓解。毕竟还是个孩子,学校也不是个养病的地方,为了彻底治愈,不得已,徐老只好返乡回家,那时是1935年夏天。
回到家乡以后,家乡也不太平。在四中上学时埋下的革命火种,促使徐老投身革命。当年11月我党领导的胶东暴动失利,革命力量受到不小的损失,在这之后,徐老去了西安,亲身经历了“双十二事变”。
这一年,年轻的徐老结识了现在的夫人,从此在革命的道路上,伉俪情深,相依相伴至今,度过了银婚、金婚、钻石婚,已经是70多年的老夫妻了。
1938年2月,徐老在家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武装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者。在战争年代,胶东地区是敌我双方激烈争夺,战争进行得非常艰苦残酷的地方。徐老以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出色的领导才能,被培养为当时最年轻的县委书记之一。历任中共海阳县委书记、中共南海地委代理书记、南海军分区政委、中共东海地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中共荣成县委书记等职。
抗战胜利后,人民政权接管烟台,徐老就任市长之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担任市长的第一人。
为了纪念那个难忘的年代,当年徐老领导的烟台市政府,在位于市区北端,三面环海,风景秀丽的烟台山上,树立起一座民族英雄纪念碑。碑高8米,五角菱形,十分壮观。碑正面刻着“民族英雄永垂千古”八个大字,背面刻着为解放烟台而英勇牺牲的89名烈士的名字和徐老撰书的碑文。现已成为烟台市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建国后不久,徐老调到山东省政府,出任外事处副处长、省政府文委秘书长等职,其出色的外事才干、较高的文化修养,使得他在1955年被调到外交部工作,不久即随韩念龙大使,相继出任我国驻巴基斯坦、瑞典、埃及等国使馆的文化参赞、政务参赞等职务。1970年10月我国与加拿大建立外交关系时担任临时代办,负责建馆工作。1973年后,徐老被任命为我国驻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国特命全权大使,直至1985年12月离休。
离休后,徐老除了继续担任楚图南任会长的“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外,平时坚持读书学习,坚持锻炼身体。闲暇之余,还要练练书法。尽管已是91岁高龄,依然步履矫健,思维敏捷。
长期的外交官生涯,使得徐老对于东西方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不同之处,有着深层次的思考。他对我们说:任何现代西方文化都是从封建文化到专制文化,再到资本主义文化逐步演化而来,今日西方文化乃是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西方在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高耗能、高消费文化,到现在竭力提倡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的环保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徐老还进一步分析说:以钱为本,商业文化的发展,不应该主导中国社会。近年来开始提倡,并为人们所接受的各种新观念,如:“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和谐社会”等,应当说是一种新文化开始崛起的标志,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标志。
“两鬓作雪白,依然寸心丹”。徐老的话让我们感受到这位两鬓如霜的九旬老人,仍然胸怀天下,寸心如丹的精神。
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四中精神”吗?
四中校友会秘书长黄汉文老师曾请老人题写“尚我四中精神”,老人欣然命笔,几个字写的凝重有力,功力不凡。
任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2 16:29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