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纪念馆
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博物馆
徐光启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紧邻徐光启墓,占地面积为502平方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属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博物馆。
历史沿革
明崇祯七年(1641年)赐域赐葬,墓地在今上海徐家汇旁的光启公园内。
1957年,徐光启墓由政府出资修复。
1988年1月13日,徐光启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6月,徐汇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出资,将原处于梅陇镇东、始建于明弘治末年的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一“南春华堂”整体搬迁至光启公园内的徐光启墓地旁。
2003年12月,徐光启墓竣工。
2004年1月,徐光启纪念馆开始在“南春华堂”内筹建。
2005年1月15日,徐光启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建筑布局
综述
徐光启纪念馆占地面积为502平方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依托徐光启墓区文物资源,利用明代民居建筑“南春华堂”作为馆舍,整组建筑结构精致,粉墙黛瓦,飞檐斗拱,雕刻传神,典雅古朴由照壁、碑廊、厢房、厅堂等组成。
展厅
基本陈列
徐光启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分为五部分:“碑廊”“徐光启生平”“《农政全书》与《几何原本》”“《崇祯历书》与《徐氏庖言》”“徐光启与上海”。陈列设计古朴典雅。为不破坏古建筑的风格,在设计上尽可能与其相适应,在厅堂摆放了简洁的明式家具,采用中国传统的木刻画形式来反映徐光启一生的重大事件和主要贡献,并悬挂在厅堂两边的墙上:厢房内的陈列橱窗上下两边配以古色古香的花格装饰,展柜、指示牌、护栏等均按照仿古制作。该馆深入挖掘展览主题内涵,提炼内容精华,重点突出徐光启的生平、重大贡献,以及徐光启与上海密不可分的情结,采用了“影景合成”、“幻影成像”等手段,配合文字、图片、模型、雕像和实物资料,较全面地展现了徐光启的生平、著作、科学成就、历史影响、桑梓情结、墓地沿革,以及后人对徐光启的缅怀与纪念。
整个陈列面积为280平方米,展示了徐光启画像、家书手札、明刻本《农政全书》、清刻本《几何原本》、最早传入中国的新型世界地图《坤與万国全图》,以及现藏于美国旧金山大学、上海土山湾画馆所作之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四幅人物画像等珍贵资料共100余件(套)。纪念馆的东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光启墓。
2003年6月,徐汇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出资,按照有关历史资料,对徐光启墓进行了修缮,2003年12月竣工。修复后的徐光启墓恢复了墓前的华表、石桥、牌坊、神道、石羊、石虎、石马、石翁仲、十字架、托山等。
藏馆文物
综述
徐光启纪念馆藏品主要有徐光启画像和其一生的重大事件。截至2019年末,藏品共计有102件/套。
重要藏品
徐光启纪念馆重要藏品有“碑廊”和《农政全书》。
所获荣誉
1959年,徐光启纪念馆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机构设置
单位性质
徐光启纪念馆属国有文化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
徐光启纪念馆是徐汇区财政拨款。
观众接待
徐光启纪念馆年约2万人次。
相关人物
徐光启(1562年~1633年),明代科学家,生于上海县。早年因家境清寒,以教书谋生。42岁时,入天主教,与西方传教士往来,得以致力研究天文、历法、数学、火器等科学,与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合译《几何原本》,编写《测量法义》《简平仪说》《测量异同》《勾股义》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等科学译著,开传播西方科学之先河。并亲躬耕作,总结前代农业生产经验,写成《甘薯疏》《吉贝疏》《家遗杂疏》《北耕录》等。所存手稿由明末陈子龙整理编纂成《农政全书》60卷。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詹事府少詹事、礼部左侍郎、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北京逝世。卒后赠少保,溢文定,加赠太保。
参观信息
场馆地址
徐光启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9:00~16:30)。
票价
免费。
交通路线
自驾路线:苏州北站——南天成——澄阳路——太阳路——G312——京沪高速——延安西路——虹桥路——南丹路——徐光启纪念馆。
参考资料
徐光启纪念馆.国家文物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9 11:5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布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