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明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
徐子明(1888—1972),出生于江苏宜兴徐氏望族,原名徐佩铣,字子明,后改名徐光。是宜兴最早的留美学子,先后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获取博士学位,精通六国文字,学贯中西,古罗马史、西欧文史、传统儒学、先秦百家,无一不精。曾参与美国于1920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
人物生平
徐子明(1888—1972),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月底,先考入南洋公学,后转至复旦公学,与陈寅恪成为同学。十九岁毕业后,于宣统二年(1910)考取清华学校首届庚款留学,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历史系学西洋史,不到三年获得学士学位。因成绩优异,遂由教授推荐赴德,进入海德堡大学专修西洋史,两年内以《中世纪之特色》专题的论文,取得博士学位。他不仅熟悉西洋史事,除了英、德文外,又学会法、希腊、拉丁等语文。
1915年起就在北京大学执教,讲授希腊罗马文学史与德文,傅斯年是他德文班的学生。与同事辜鸿铭、黄侃、刘师培等人熟悉,实因他受古希腊文明影响,注重固有文化的源流。1918年至1925年,因其精通外语,聘请到外交部任参事,其间参与美国于1920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
1926年举家南归,自1929年起教授希腊史与西洋近古史于南京中央大学。抗日战争开始前一年,应云南大学之聘,入滇教德文。九个月后到四川重庆大学教德文,途中舟中漏水,所携中西珍贵典籍,均遭淹渍,痛心不已。1939年赴中央军校任德文教官。隔年应四川三台龙王庙东北大学邀请,教西洋近古史和德文,校长金毓黻曾为其学生。三年后转就重庆十兵工厂英文导师,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1946年重返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授《史通》与西洋史选粹。在物价日益高涨,生活难以维持下,于1948年夏天渡海来台,任教台湾大学历史系,讲授西洋中古史、希腊史、国史选读等课程。广受学生欢迎的文学院院长沈刚伯,即其女婿,让他益显得孤傲自立,看不起其他同事。
1960学年度因他所开的西洋中古史课程,只有汪荣祖一个人,隔年停开。虽一师一生,在容纳五六十人的普通教室,从头到尾,没缺一堂课,此后两人成为忘年交。在国史选读先后讲过的古籍有《史通》《战国策》《春秋左传》等书,课后还在其寓所定期讲《世说新语》,每堂课他都逐字讲解,至1971年12月退休。可惜他不像爱新觉罗·毓鋆,很早就离开大学讲堂,在台大附近的温州街,开课讲授儒家经典,自《论语》到《公羊传》,去世后从门弟子,以台大历史系为主成立中华奉元学会,将其授课内容整理成书,在国内广为流传。
徐子明自台大退休后,在东吴大学历史系授课,更加瞧不起该校师生的国学水平,英文程度不行。在台大已经被目为“怪胎”,在此更加眼中无人。后来受到前南京中央大学同事张其昀的礼聘,到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任教。逝世后特建“子明堂”,资以纪念。
主要作品
徐子明的遗稿由其子徐弃疾、爱女徐令仪编辑成《宜兴徐子明遗稿》一书,分中文、外文两类,全书仅有三百八十页。
人际关系
父亲:徐斐英
儿子:徐弃疾
女儿:徐令仪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6 11:3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