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克(527-599),东海郯人(今山东郯城县),陈左仆射陵第三弟。少为《周易》生,有口辩,能谈玄理。既长,遍通五经,博览史籍,亦善属文,而文不逮义。梁太清初,为太学博士。
侯景乱,去为僧,名法整。景平还俗。陈天嘉中,除郯令,去职。太建中,征秘书丞,不就。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祯明初,进都官尚书、
散骑常侍。入隋,授国子博士,侍讲东宫。开皇十九年卒,年七十三。
人物生平
徐孝克,徐陵的第三个弟弟。梁太清初年,初仕任太学博士。天嘉六年,任国子博士,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不久授实职。
至德年间,皇太子入学,举行祭拜至圣先师仪礼,百官陪列,徐孝克发《孝经》题意,后主命皇太子面朝北方向孝克致敬。
玉嘉年间,任剡令,这不合他的趣味,不久又离职了。
太建四年,征作秘书丞,他不就职
祯明元年,入朝任都官尚书。
祯明二年,孝克为散骑常侍,侍奉东宫。陈亡,按例进入关中。
开皇十年,长安发生疾疫,隋文帝听说他的名声德行,召他在尚书都堂讲《金刚般若经》。不久授他国子监博士。后侍奉东宫讲《礼》《传》。
开皇十九年因病死去,当时七十三岁。
轶事典故
博览史籍
徐孝克小时作《周易》生,能说会道,能讲说幽深微妙的义理。长大后,遍通《五经》,博览史籍,也很会写文章,但对于文采不及义理更擅长。
赡养家人
徐孝克为人最孝,父丧时几乎经受不了哀痛。侍奉生母陈氏,极尽赡养的义务。梁朝末年,侯景作乱,京城大饥荒,十有八九的人都饿死了。孝克赡养母亲,连粥饭也拿不出。他的妻子姓臧,东莞人,是领军将军臧盾的女儿,很有姿色,孝克就对她说:“现在这样饥荒,供养缺少,想把你嫁给富人,彼此都可能度遇难关,你看怎么样?”臧氏不答应。当时有个叫孔景行的人,是侯景的部将,富有钱财,孝克秘密通过媒人陈述此意,孔景行多带随从,逼着迎娶她,臧氏哭着离别了孝克。得来的粮食布匹,孝克全敷用来供养母亲。孝克又剃掉头发当了和尚,改名法整,兼带乞食以补充给养。臧氏也很记念先前的恩情,多次私下送他些财物吃食,所以不至于穷绝。后来孔量丘战死,在路上等候好些天才见到,臧氏对孝克说:“往日的事情,并非相负,现在既然能够脱离这场灾祸,就应当回归供养。”孝克默然说不出话来。于是还俗,又同臧氏作了夫妻。
研讨佛经
徐孝克向东游历,住在钱塘的佳义里,同僧人们研讨佛经,于是精通《三论》。每天早晚两次开讲,早晨讲佛经,晚上讲《礼》《传》,僧俗来听讲的达数百人。还素食斋戒,持菩萨戒,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很褒奖他的操行。
塞食孝母
徐孝克每次陪侍宴席,没见他吃什么,到席散,在他座席前的食品却少了,高宗询问中书舍人管斌,管斌回答不了。从此管斌留意观察遣件事,看到徐孝克拿珍果塞在宽腰带内,管斌当时不解他的用意,后来查访,才知是拿回去送给母亲。管斌据实向高宗禀报,高宗感叹很久,于是诏令有关管事人员,以后宴会时,孝克席前食物,全让他拿回去孝敬他母亲。当时舆论都夸赞遣件事情。
正气平妖
自晋以来,尚书官与僚属都携带家眷一起住在官署。尚书官署在台越内下舍门,中间有阁道,东西跨路,通到朝堂。其中第一家就是都官的官署,西面挨着阁道,年代久远,常闹鬼怪,每每夜裹无缘无故出现声音和光亮;有时看见穿衣戴帽的人从井内出来,一会儿又没了;有时阁门自开自闭。住在官署的人多有死亡,尚书周确就死在这个官署,孝克接替周确也就住在这里,经历两年,妖孽之事都平息了。当时的人都认为是正气导致的结果。
设斋写经
徐孝克生性清廉并且喜欢接济他人,因而不免穷困,后主诏命把石头津的税收给他,孝克全都用作设斋写经,随得随尽。
不食粳米
徐孝克家徒四壁,生身母亲患病,想吃粳米粥,也不能经常办到。母亲亡故之后,孝克就常吃麦饭,有人送来粳米,他对着粳米悲伤哭泣,终身不再吃粳米。
特殊香味
徐孝克临终时,正坐念佛,室内有平常没有的特殊香味,邻居都为此惊奇。
人物评价
徐孝克,性情极为孝顺,每当皇帝请宴的时候,从不食用任何东西,而把食物带回家奉养母亲。平日素食长斋,持菩萨戒,日夜讲说读诵《法华经》。当他做“都官尚书”的时候,官府中常常有鬼怪,每当黄昏夜里之时,无故而有怪声和光线,或者见到有人穿著衣服官帽从井里出来,居住在官府的常常有人死亡。后来徐孝克居住在其中两年,妖怪灾变都止息了。人人都认为是徐孝克真实正直的德行所致的结果。
他为了奉养生母,把自己的妻子卖给侯景的部将孔景行,把所得的谷帛全部用于供养生母。他自己也出家当了和尚,外出乞讨以养母。他那被卖掉的媳妇在孔景行死后,又回到了他身边,说:“往日之事,非为相负。”
开皇十年,长安疾疫,隋文帝闻其名行,召令于尚书都堂讲《金刚般若经》。寻授国子博士。后侍东宫讲《礼传》。十九年,以疾卒,时年七十三。临终,正坐念佛,室内有非常异香气,邻里皆惊异之。子万载,仕至晋安王功曹史、太子洗马。
家族成员
兄弟:徐陵
儿子:徐万载,徐孝克的儿子万载,官做到晋安王功曹史、太子洗马。
史书记载
《陈书 卷二十六 列传第二十》
性至孝,遭父忧,殆不胜丧,事所生母陈氏,尽就养之道。梁末,侯景寇乱,京邑大饥,饿死者十八九。孝克养母,饘粥不能给,妻东莞臧氏,领军将军臧盾之女也,甚有容色,孝克乃谓之曰:“今饥荒如此,供养交阙,欲嫁卿与富人,望彼此俱济,于卿意如何?”臧氏弗之许也。时有孔景行者,为侯景将,富于财,孝克密因媒者陈意,景行多从左右,逼而迎之,臧涕泣而去,所得谷帛,悉以供养。孝克又剃发为沙门,改名法整,兼乞食以充给焉。臧氏亦深念旧恩,数私自馈饷,故不乏绝。后景行战死,臧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见,谓孝克曰:“往日之事,非为相负,今既得脱,当归供养。”孝克默然无答。于是归俗,更为夫妻。
后东游,居于钱塘之佳义里,与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每日二时讲,旦讲佛经,晚讲《礼传》,道俗受业者数百人。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持菩萨戒,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
六年,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寻为真。孝克每侍宴,无所食啖,至席散,当其前膳羞损减,高宗密记以问中书舍人管斌,斌不能对。自是斌以意伺之,见孝克取珍果内绅带中,斌当时莫识其意,后更寻访,方知还以遗母。斌以实启,高宗嗟叹良久,乃敕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
至德中,皇太子入之释奠,百司陪列,孝克发《孝经》题,后主诏皇太子北面致敬。祯明元年,入为都官尚书。自晋以来,尚书官僚皆携家属居省。省在台城内下舍门,中有阁道,东西跨路,通于朝堂。其第一即都官之省,西抵阁道,年化久远,多有鬼怪,每昏夜之际,无故有声光,或见人著衣冠从井中出,须臾复没,或门阁自然开闭。居省者多死亡,尚书周确卒于此省。孝克代确,便即居之,经涉两载,妖变皆息,时人咸以为贞正所致。
孝克性
清素而好施惠,故不免饥寒,后主敕以石头津税给之,孝克悉用设斋写经,随得随尽。二年,为散骑常侍,侍东宫。陈亡,随例入关。
家道壁立,所生母患,欲粳米为粥,不能常办。母亡之后,孝克遂常啖麦,有遗粳米者,孝克对而悲泣,终身不复食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