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徐州剪纸)
江苏省徐州市传统美术
剪纸(徐州剪纸),江苏省徐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徐州剪纸始于汉代,在已发现的汉画像石中,多次出现以徐州剪纸为题材的图案。
徐州剪纸在唐代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当时报春以及祭奠风俗中就有过使用剪纸作为装饰的相关记载,在之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造纸工艺的进步以及刺绣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剪纸以更多的展现形式,也就形成了“徐州剪纸”为代表的南方剪纸代表性特色。
历史上的徐州剪纸多以家传为主,艺人姓名均不可考。当今多为师传,代表性传承人主要有王桂英、吴国本、孟宪云、张丽君、黄继婷等。
文化特征
徐州剪纸广泛流传于江苏省徐州各县(市)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徐州是南北文化交融地带,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处于这种特殊地理环境中的徐州剪纸集南北之长,作品中既融入了北方剪纸的豪放和浑厚,又糅合了南方剪纸的细腻和清丽。徐州剪纸既具有北方剪纸粗犷、质朴、雄壮、豪迈大气的特点,又有南方剪纸的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粗犷豪放中透着精巧,厚重深沉中蕴藏着灵动,反映了苏北农民的性格。尤其是邳州剪纸,造型夸张概括,刀法简练流畅,风格淳朴大方,总体上不囿于形似而重于神似。
窗花是徐州剪纸的主要形式,在节日庆典中一般用于装饰窗户,具有吉祥、喜庆的寓意,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并且构图协调、造型多样,人物、瑞兽、花鸟都是常见的窗花内容。门笺也是当地传统年俗,中间有吉祥纹样,下摆剪成流苏状,悬挂于门楣之上,寓意连年有余、四季平安等。徐州剪纸也常用各色刺绣纹样,人们的衣物鞋帽、小孩的肚兜、生活所需的门帘枕头等物品经常有精美的刺绣,起到美化和装饰作用。而这类绣花品的底稿就是剪纸,常见有枕头花、帽子花、鞋花样等内容,这些底稿题材丰富、构图精巧,具有美好的寓意。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丰富、流传,在劳动之余为人们增添了欢乐和喜庆。
制作工序
徐州剪纸的制作技法一般有单色剪纸、换色剪纸和印花、装饰纹版刻纸等几种类型,刀法有“锯齿型”和“月牙型”两种。
(1)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是徐州剪纸的基础形式,即在单色纸张上进行剪刻,可分为阴剪、阳剪两类,前者指保留图案之外的部分,剪刻出图案的轮廓结构,使图案仿佛置身于客观背景中,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指保留图案结构,将多余部分全部剪掉,类似于雕刻技艺,使作品更加直观清晰。也有大量阴阳结合的作品,图案层次分明,具有虚实变化之美,加之线条优美、构图协调,传递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团花》就属于单色剪纸艺术,以“团花”形式呈现百花盛开的场面,构图严禁,图案画面饱满大方,寓意团圆吉庆,常作喜盒、礼品装饰之用。
(2)换色剪纸
换色剪纸属于常见的民间剪纸技法,即将形状与色彩各异的单色剪纸进行拼合,形成完整和谐的图案画面,此类作品具有色彩绝美、布局精巧的特色,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徐州剪纸常采用五色换色法,将五种色彩的纸张相互叠压,再依照样稿进行精巧剪刻、组合配色,创作出色彩明快的新作品。当地换色剪纸的题材非常丰富,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花鸟鱼虫、戏曲小说等方面,多用于门笺制作,寓意吉祥喜庆、平安康乐,传递出素净艳丽、生动活泼的美感,反映人们精巧的创作技艺和热情质朴的个性。
(3)印花、装饰纹版刻纸
出印花、装饰纹版刻纸,是当地人民在传统剪纸艺术基础上的创新,即在单色剪纸之上进行印花和装饰,属于套色剪纸范畴。此类剪纸多采用阳刻技法,且具有明确的主题,在实际剪刻中需保持线条优美流畅,套色图案也讲究构图均称,需要预先设计底稿再进行剪刻,然后依次粘贴套色图案,确保其与主稿之间协调。此类剪纸具有色彩明快、构图合理、美观大方的特点,富有视觉冲击力,常做装饰之用。
题材作品
徐州剪纸有两种主要风格,一种以邳州剪纸为代表,作品构图紧凑,疏密得当,结构粗犷浑厚,风格朴实无华,喜用变形夸张等手法,显得大胆泼辣。另一种以徐州市区吴国本、张丽君及沛县敬安镇的剪纸为代表,作品风格灵秀俊美、细腻流畅、精巧玲珑。
徐州剪纸表现内容包括历史事件、戏剧人物、神话传说,人们从经典的小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艺术中选择人物和画面,用剪纸艺术重新诠释,使作品具有简洁灵动之美,常见的人物题材作品有《黛玉葬花》《花木兰》《白蛇传》等。
徐州剪纸根植于农村地区,属于劳动人民的艺术,各色家禽家畜、自然动物、岁时节令,以及推磨、做饭、采桑等现实生活场面也成为徐州剪纸的创作题材,其表现形式有鞋面花、窗花、顶棚花、盆花、枕花、帐花、灯花等,使作品展现出浓郁质朴的生活气息。此外,人们融合当地文化风俗,创作出大量的吉祥图案,涉及节日、寿诞、婚庆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例如《福寿双全》《吉庆有余》《农家福》等剪纸作品,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感恩、祈愿和祝福。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徐州剪纸精于展现地方现实生活和民风民俗,题材内容丰富多样,举凡古今人物、道释故事、戏曲形象、乡情风俗、走兽翎毛,无一不可加以生动表现,其中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人物剪纸尤为多姿多彩,反映耕种、养殖、运输、建筑等生产场景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塑造形象,保持了原生艺术的纯正品格,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徐州剪纸艺人用独特的艺术语言,精于对黑白关系的大胆处理和把握,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水平。徐州剪纸的题材十分丰富,反映了徐州地区特有的人文品格,对研究徐州艺术史、民俗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传承状况
随着现代应用技术的普及,徐州剪纸出现了机械化生产方式,真正具有传统风神的作品寥寥无几,徐州剪纸的传承临传承危机,有必要制订规划加以保护。
由于近年来城市生活发展迅猛,适逢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关注度迅速降低,而剪纸艺术是几千年来口传身授的民间艺术,在徐州地区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形下,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传承人物
王桂英,女,汉族,1940年出生,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桂英从小在父亲留下的木雕图案和母亲留下的绣品中产生了对剪纸的浓厚兴趣。她最初的作品是一些窗花、鞋花。后来她参加了邳县举办的剪纸培训班,剪纸技艺大有长进,在传统的基础上渐有突破,其风格趋向淳朴豪放,视野开阔,自成一家。王桂英的剪纸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而且她创作从不打底子,艺术魅力源于对事物的观察默记,才能“闭目如在眼前,出手即在剪下”。她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洗床单》《农村生活剪影》《春耕秋收》等。
保护措施
2018年11月29日,徐州工程学院举办“徐州剪纸”传承活动讲座。
2019年11月12日,徐州文化馆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徐州剪纸)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剪纸(徐州剪纸)”项目保护单位徐州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2019年12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徐州剪纸作为中国剪纸(扬州剪纸、南京剪纸、徐州剪纸、金坛刻纸)的组成部分被正式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参考资料
剪纸(徐州剪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5:11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文化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