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
中国江苏省公办高校
徐州医科大学(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徐医大(XZMU)”,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徐医大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获批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且是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历史沿革
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
1934年,江苏省医政学院于镇江成立。1949年改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学校迁回南京成立南京医学院,1958年改为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并设立文书档案室。
徐州医学院
1960年,学校更名为徐州医学院。次年11月,学校由临时校址(三民街南首)迁至淮海西路84号新校址(现西校区)。
由于学校教学用地仅约50亩,学校领导班子决定办法扩大办学空间,1983年开始建设十层教学楼,1986年完工,教学楼主要用于教学科研工作。
1986年,在省高教局冒瑞林副局长的大力支持下,经与省文化厅协商,决定将位于徐州市铜山县大庙镇东贺村的江苏省文化干校原校区转让给徐州医学院,省文化干校迁校至南京。
1986年4月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下文同意将原省文化干校的校区转让给徐州医学院。随后,原省文化干校留守人员和在此暂时租借校区办学的徐州戏剧学校人员先后搬出。原省文化干校的10名职工调入徐州医学院工作。
1986年,学校成立基础医学部(东贺村)管理委员会。9月,1986级新生在东贺村校区入学就读。
1997年,基础医学部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徐州医学院东校区。
2002年3月15日,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同意学校与徐州市东方专修学院合作,举办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徐州医学院华方学院,定名为韩山校区,坐落在云龙湖畔。
2004年2月28日,东校区2003级学生全部搬迁到主校区,结束了普高新生在东校区学习生活的历史。2005年徐州医科大学开始举办来华留学生本科教育。2009年3月,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徐州医学院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获江苏省政府批准建设,获评“江苏省文明校园”。
徐州医科大学
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公示,徐州医学院拟更名徐州医科大学。3月1日,教育部同意徐州医学院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4月,徐州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2019年4月,获得江苏省综合考核第一等次、“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招生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8月,徐州医科大学扬州临床学院成立仪式在苏北人民医院举行。12月,徐州医科大学连云港临床学院成立。
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淮安妇幼临床学院、徐州医科大学宿迁临床学院成立。5月,学校成为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成员单位。9月,学校成为江苏、英国“20+20”高校合作联盟成员单位。12月,徐州市人民政府与徐州医科大学校地共建协议签约仪式举行,会中推进了学校新校区的选址工作,拟将徐海路主校区置换,新校区拟选址在徐州市经开区大庙街道东湖新城
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杯认定为江苏省智慧校园;9月,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2023年9月4日,徐州医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筹)正式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18个学院(部),设置29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拥有基础医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41所附属医院(临床学院),此外截至2023年11月,还有60余所教学医院及以下层次实习教学基地。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4个学科为软科世界一流学科;5个学科江苏省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教职工1500余人,国家级人才21人次,国家级团队2个,其中1个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多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项目的省级优秀教师和团队。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江苏省级特色专业,4个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真操作训练装置,并有1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个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2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产教融合课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获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已经成功加入了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盟、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等国际性组织;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近40所海外大学、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等高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与白俄罗斯、塞尔维亚、利比里亚等共建国家医疗机构交流互动,多次举办麻醉与疼痛医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等国际学术会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拥有3个国家级平台,29个省级平台。
研究成果
2023年,学校有61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有省卫生健康委医学科研立项项目15个等,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直接经费2379万元。
截至2024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获得1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个省级科学技术奖,7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学术资源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徐州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于1979年创刊,原名为《徐州医学院学报》,2017年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月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医学影像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检验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的论著、综述。《徐州医科大学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收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创办于1980年,始以《国外医学资料(麻醉与复苏)》刊名公开发行,1982年经国家编译出版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国外医学 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5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发文同意《国外医学 麻醉学与复苏分册》变更刊名为《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徐州医科大学主办,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和万方数据库收录。
截至2023年8月31日,共有馆舍面积约2.8万平方米,有馆藏书刊123万余册,纸质图书114万余册,生均图书57.64册,电子图书251.2501万册,电子期刊82729种 2036345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59个。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徽标为圆形,颜色为蓝色。上方为鲁迅体中文校名“徐州医科大学”,下方为英文校名,中间图案为蛇杖、和平鸽与书本。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间为校名和学校徽标。
精神文化
以德载医,博学创新
5月15日。
校歌为《徐州医科大学校歌》,乔惟进作曲,李泉等作词。
校区情况
徐州医科大学法定住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铜山路209号,设主校区、西校区和东校区。
主校区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铜山路209号。
西校区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淮海西路84号。
东校区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大庙镇东贺村。
校园环境
赤脚医生博物馆:2020年12月5日,徐州医科大学赤脚医生博物馆开馆。展馆完整详实地展示出了“赤脚医生”相关的实物及史料,再现了“赤脚医生”当年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景。
行政管理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