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泥塑
江苏省的传统民间艺术
徐州泥塑是一种江苏省的传统民间艺术。其历史悠久,在邳州市大墩子文化遗址中便出土了陶屋模型,由此可看出6000年前的先民已经脱离了穴巢宿居的阶段,展现出泥塑艺术成就。泥塑,是以泥为原料塑形的艺术,但为了便于长久保存,往往烧制成陶塑,包括泥玩具、陶佣等。
徐州泥塑艺术
徐州古代泥塑的代表作,应属1984年在狮子山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汉兵马俑,均显示出徐州的泥塑艺术已达到完美的境界;徐州的泥玩具制作从汉代开始。
在随后的年代里,徐州民间泥塑玩具日渐增多。明、清时代,徐州市面上出现了泥猴、刀马人、泥老虎、泥兔子及泥鸽哨、泥牛角哨等泥玩具,其中以泥模最为普及,而泥模又以沛县泥模为代表。
徐州泥塑的代表性艺人除了有丰、沛县以制作泥模、泥娃娃为主和新沂、邳州、睢宁以制作各种泥玩具为主的艺人外,市区还有一批代表性艺人,如:卜昭信、李本华、孙美玉、崔守址、周光臣等。
徐州泥塑以其深刻的人文精神、达观的人生态度和淳厚的乡土风情,展现了徐州6000余年的历史。泥塑作品色彩运用上以传统的民间色彩为基色,色彩鲜艳明亮,观赏性强、知识性强,能使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但是目前随着现代化、机械化的大发展,传统化、乡土化的个体制作难以开展。泥塑作品虽然成本低,但费时耗力,许多艺人难以养家糊口,纷纷改行。亟待对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
徐州泥制玩具
徐州民间泥玩具源远流长,从近年来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和徐州汉兵马桶中,可以看出徐州地区泥塑艺术的精湛和悠久历史。汉墓中的歌舞伎俑群的艺术造型与徐州民间泥玩具是一脉相承的,这种艺术形成几干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
徐州民间泥玩具可分泥塑和压模两种。
泥塑类
泥塑类泥玩具又可分上彩和不上彩两种。不上彩的泥玩具有些是胶泥原色,古朴淡雅,多为文人骚客喜爱;有些是涂以全黑或全白,充满庄肃之感,有驱鬼辟邪的寓意。如徐州地区较为流行的泥狮玩具,即是其中之一。泥狮玩具通体黝黑、油亮,形貌狞厉而威严,给人以严厉之美。
上彩的泥玩具为多数,彩分红、绿、黄、黑、白五色,对比强烈,色泽鲜亮夺目,惹人喜爱。
泥玩具的造形大都采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引人注目的部位。如泥娃娃,面部的比例均较大。造型的另一特征是简约而朴拙,不在形象的逼真而在意态传神,憨态可掬。
制作泥玩具的胶泥要经过精心挑选,不能掺杂沙土杂质。先挑选上好的泥料,再进行碾压、过筛及加水调和、滚揉,使之具有柔韧、不裂的性能。调制好胶泥后,便可动手制作。技艺高超的泥玩匠,可信手拈来,捏制出各式各样的造形。也有先塑一个泥样,再翻出模子,以模制作。制好“生坯”,先放荫凉处晾干后,放入土窑,覆以谷糠秫壳等物点火烧制。数小时后,即可取出,刷上底色(多为黑白色),再行彩绘。一般泥玩具的底部或腹部都装有芦哨,或竹哨,留有气孔,可吹响,并能发出有节奏的乐音。如泥娃娃发出的声音可象婴儿啼哭,泥公鸡发出的声音如鸡啼等。
压模类
压模类泥玩具又称“泥模”、“孩模”。这类泥玩具制作较简单,大部不上彩色。
首先要制作泥模子。工匠要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因泥模塑不好,就不会做出好玩具。工匠们在制作泥模时,都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塑雕好的泥模要晾干,放置窑内用炭火烧。
火烧半个时辰,即抽火使之慢慢冷却,隔夜后,便可出窑。
烧制后的泥模即可用来制作泥玩具。只要把调制好的胶泥取适量一块,压进泥模内,使之具有各种造形,取出晾干即可。有出售压模玩具的,也有出售压模的。有压摸可自行制作,有单面(一面有形)、双面(两面有形)两种,随意而为,只是胶泥的选料以不散不裂为好。
泥玩具匠人大都于农闲时制作,时尔溜街串巷兜售,价钱都非常使宜,三五分钱即可买上一个。拿到手里喜不自胜,置嘴边一吹,呜呜哇哇直响,传之遐迩。也有用鸡蛋、粮食或废旧物品兑换的。“呜呜哇哇呜呜,拿墨水瓶来换胖娃娃”,即是流传在徐州地区的叫卖话语。
但大多数的泥玩具还是出现在城乡四时的庙会上。徐州城乡庙会不少,徐州城南就有云龙山庙会太山庙会,届时相约而至或不约而至,万人攒动,熙熙攘镶,玩具花花绿绿摆满一街,那是庙会中的一大景观。赶会者不捎带几只泥玩具回去,那算是白来一场。
徐州民间泥玩具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那是从泥土里扒拉出的玩艺,带着纯正的泥土馨香;再经过历史的淘洗,倒显得有几分厚重。一团泥巴,捏捏掐掐,有鼻子有眼有了灵性,便活了起来。大凡鸟兽鱼虫、神仙鬼怪、英雄豪杰均可呈现,一经成形,不再是“泥”,就成了关公、如来佛、观音、八仙、孙悟空猪八戒鲤鱼狮子老虎……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和慰藉。
“泥娃娃”是泥玩具家族中的一种,确很有特色。采用夸张的手法,使泥娃娃的形态非常传神,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久之,“泥娃娃”成了徐州大部分泥玩具的代称。所以,徐州人大多把泥玩具称为“泥娃娃”。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8 14:46
目录
概述
徐州泥塑艺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