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国,1952年4月19日出生于山西平陆,医学微生物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院长,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1952年4月19日,徐建国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
1972年—1973年,担任山西省平陆县公社卫生院主治医师。
1973年—1976年,就读于山西医学院(现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77年—1979年,担任山西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助教。
1979年—1982年,就读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2年—1985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5年1月—1986年10月,担任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医学院访问学者。
1987年—1991年,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9年—1993年,就读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91年—1994年,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微生物室副主任。
1991年6月—1993年8月,担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1994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94年—1995年,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微生物室主任。
1995年8月—1998年,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8年8月—2002年,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2002年3月—2020年,担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
2005年,担任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徐建国当选为主任委员。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徐建国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原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组长;5月,担任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院长。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根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徐建国先后主持完成9起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学调查,包括1999年苏皖大肠杆菌O157:H7疫情、2005年四川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2005年C群流脑4821序列群疫情、2006年安徽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疫情、SARS病毒动物宿主调查等。发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人—人传播, 发现猪链球菌的多点平行传播模式,提出行为生态传染病的学术观点。他致力于野生动物病原体的调查,发展了细菌宏分类学技术,发现和命名了十余种新的细菌,发现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喜马拉雅旱獭、秃鹫等在病原体传播、进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科技水平和控制效果。2019年提出反向病原学。
根据2022年8月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网站显示,徐建国先后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包括JAMA、Lancet、Nature、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等期刊。
人才培养
根据2022年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显示,徐建国组织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多次参加联合国秘书长调查机制中的由19个国家30余个实验室参与的新冠病毒检测,以及针对重大传染病病原和感染的鉴定分析能力测试,一直处于参评实验室的第一梯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徐建国多次率领团队应对中国重大传染病疫情,完成多起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调查,为疫情的有效控制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
徐建国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并被誉为“公卫翘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