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青,男。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艾滋病研究组组长、研究员;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学研究部艾滋病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其成立的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是针对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挑战,重点探索新型艾滋病疫苗策略。
教育经历
1994-1997: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
1991-1994: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
1986-1991: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7: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艾滋病研究组组长、研究员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学研究部艾滋病研究组组长、研究员
2004-200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研究员
1997-2004:美国Research Institute for Genetic and Human Therapy(RIGHT)研究所博士后(1997-1999),研究助理(1999-2001),资深研究助理(2001-2004)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针对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挑战,课题组重点探索新型艾滋病疫苗策略,其核心是同时活化粘膜的与系统的、针对HIV保守免疫表位的T细胞免疫反应与中和抗体免疫反应。
1、以活化针对HIV保守表位T细胞和广谱中和抗体为核心的疫苗免疫原设计研究:
针对艾滋病疫苗研究这一世界性难题,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在小鼠模型中初步验证了一个新的艾滋病疫苗策略:
通过使用不同HIV免疫原序贯免疫,可以优势活化针对HIV保守区的T细胞免疫反应与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抗体免疫反应。课题组将进一步在
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对这一免疫策略进行验证。
该免疫策略有可能使HIV难以逃逸疫苗所活化的免疫反应,从而研制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这一策略同时适用于其他具有基因序列多样性的病原体,如HCV和流感病毒。
2、以同时活化粘膜与系统免疫力为核心的疫苗策略研究
由于全球有约80%的HIV感染是经粘膜途径传播的,为在粘膜系统中构建的防止HIV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课题组探索了进行粘膜与系统序贯免疫的策略,以同时活化粘膜与系统的免疫反应。
研究表明:通过不同途径的免疫组合,可以有效同时活化粘膜与系统的免疫反应。我们正在利用表达HIV Gag与荧光素酶融合蛋白的痘病毒,构建可精确评价小鼠中疫苗保护效果的攻毒模型,并将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测试其他的疫苗载体和免疫佐剂。
3.疫苗的免疫学与感染者免疫保护机制研究:
为了研制有效的艾滋病疫苗,除了测试不同的免疫策略与尝试不同免疫原设计之外,同样重要的是要了解疫苗的免疫学作用机制以及感染者的免疫保护机制,这方面的研究将为艾滋病疫苗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课题组探讨了单一载体与不同疫苗载体组合免疫后对
T细胞受体功能亲和力的影响。
研究显示:通过DNA初免、痘苗加强的免疫方式所活化的T细胞受体亲合力是单独应用DNA疫苗进行免疫的800-1000倍。此功能亲和力的提高主要由T细胞受体对外源刺激的敏感性得到显著性提高而获得,而结构亲和力的提供占次要作用,即与T细胞受体亚类选择关系较弱,T细胞受体的使用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变窄。
这在国际上首次证明,疫苗免疫次数增加可导致
T细胞受体的多态性下降,而
病毒载体的应用可显著提高T细胞的反应敏感性,这为新型疫苗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获得荣誉
1、入选2011年度“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获40万元资助。
2、入选新一轮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