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刚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徐志刚,男,1979年生,湖北鄂州人,现任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长安学者”领军人才A1岗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交通运输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杰青、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和中国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主要从事智能交通系统分析、车联网与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车辆智能诊断等领域的研究。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长安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本科(2002);长安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硕士(2005);长安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2012);陕西重型汽车集团,博士后(2014);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2015)。
工作经历
2005年在长安大学留校任教至今,先后担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传统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法无法实现测试场景的穷尽,给自动驾驶汽车未来的大批量商用埋下较大隐患,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重大难题。课题组采用虚实结合方法,构建自动驾驶整车在环仿真测试系统,重点攻克高覆盖度的典型及极限虚拟测试场景构建、虚拟场景中传感器输出数据的高保真模拟、整车在环测试平台开发及测试评价体系等关键技术,力图解决自动驾驶车辆的室内快速测试难题,为自动驾驶行业保驾护航。
高速公路具有平均车速高、流量大、事故多发等特征,如何实现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汽车与有人车、网联车的协同驾驶,面临重要挑战。课题组将重点解决自动驾驶货车编队、匝道合流区协同通行、自动驾驶专用道等典型场景的设计、优化、仿真及测试问题。同时充分考虑无线通信信道性能衰退、卫星定位系统故障、恶劣天气等突发事件,确保高速公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鲁棒性和风险可控性,为大规模推广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只有充分了解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才能实现“人-机”之间的理想结合,提升其舒适性和安全防护能力。课题组采用主客观方法,实现自动驾驶人因工程关键要素精准量测(如:自动驾驶过程中多时间尺度下人类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及变化等),力图建立能有效揭示自动驾驶人因工程机理的数学与心理学模型,为设计具有友好人机界面、合理的自动驾驶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学术成就
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IEEE TITS、CACIE、《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等行业主流期刊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ESI热点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2018年至今被谷歌学术引用超过4000次(H指数为28)。独著专著2部,获得美国授权专利3项,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获批国家和行业标准立项3项。
科研项目
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虚实结合的自动驾驶整车场地在环测试与评价体系研究(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52432013);
19.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关键技术与测试装备( National High-level Talent Project ,No.211324240287);
18.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考虑网联性能退化的货车队列优化控制与虚实结合测试理论(Shaanxi Province Outstanding Youth Scholar Scientiffic Project,No.2023-JC-JQ-45);
1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系统架构与测试关键技术(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No.2019YFB1600100);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考虑通信延时的重型货车队列纵向控制策略优化与测试(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61973045);
15.中央高校科研业务创新团队项目,基于AI的无人车环境感知与运动控制(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No.300102248403);
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题,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封闭测试环境构建方法,(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No.2018YFB010510401);
13.交通部基础应用项目,基于车联网的高速公路车辆自动防撞技术研究(Fundamental Applications Project from MOT,China:2015319812060);
12.东软集团软件架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V2X应用测试技术研究(Open Project from Neusoft State Key Lab of Software Achitecture:211924180084);
11.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网联汽车一体化智能终端研发(Shaanxi Province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No.S2018-YF-ZDGY-0300);
10.陕西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多尺度形状分析及GPU运算的路面破损图像快速识别与分类(Shaanxi Provinc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S2013JC9397);
9.陕西省交通运输厅项目,基于已建交通信息化平台的西安交通拥堵缓解应用研究(Scientific Plan Project from DOT,Shaanxi,No.13-43X);
8.中央高校科研业务项目,车路智能感知平台搭建及系统测试(编号:310824163202);
7.中央高校科研业务项目,智能车自动防撞预警系统研发(编号:310824164006);
6.中央高校科研业务项目,网联汽车与无人车流程化测试技术研究(编号:310824173101);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封闭测试环境构建与场地测试技术研究,(编号:2018YFB0105104);
4.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汽车测试理论与核心装备开发,(编号:2018ZDCXL-GY-05-0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车联网环境下融合多源交通信息的车辆行为辨识与安全性评估(编号:51278058);
2.国家物联网重大示范工程项目“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集成一体化车载通用感知终端设备的研发”(项目编号:2012-364-812-105);
1.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项目(项目编号:2016-477)。
科技成果
20.美国专利:《Method for Internet of Vehicles (IoV) electric traffic sign information broadcast with QoS》
19.发明专利:《一种无人车在环快速仿真测试系统和方法》
18.发明专利:《基于台架测试无人车智能性的方法》
17.发明专利:《基于激光雷达和双目相机的车前行人检测方法及系统》
16.发明专利:《基于FPGA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带信号预处理方法和装置》
15.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不同焦距视频图像融合的交通状态识别方法》
14.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TE技术的车路通信测试平台测试方法》
1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联网的交叉口信号灯绿信比调方法》
12.发明专利:《GPS盲区下融合多源信息的车辆精度定位方法及装置》
11.发明专利:《一种大跨度桥梁车辆动态荷载分布检测方法》
10.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路面图像特征匹配的车辆定位方法》
9.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桥梁状态监测路由方法》
8.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桥梁荷载监测系统》
7.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车路协同的多模式无线通信测试平台》
6.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道路交叉口车辆自动通行演示沙盘》
5.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智能车路协同系统仿真模型平台》
4.实用新型专利:《融合GPS、陀螺仪、加速度计的车辆高精度定位装置》
3.实用新型专利:《基于单目测距的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系统》
2.实用新型专利:《基于CAN总线多路高精度测频模块》
1.实用新型专利:《基于GPS和3G无线通信的高速公路安全车距预警系统》
荣誉奖励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研究成果在我国多个省份落地应用,产生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社会兼职
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E12学科综合与新型交通方向总召集人、函评与会评专家,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副主编和COMMTR、JTTE、IET ITS、《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等多个国内外知名期刊的编委以及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车联网与自动驾驶委员会主席、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T&DI委员(中国大陆仅2人),兼任“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交通运输部认定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副主任、陕西省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工程中心副主任。
参考资料
现任领导.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徐志刚.长安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19:0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方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