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藻(1905—1927),革命烈士。安徽省宿松县洪岭乡松梅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组建中共宿松支部,任党支部书记,是宿松第一个中共党组织的创建者。在宿松组织北伐后援队支持北伐,发动群众与地主恶霸作斗争,宣传革命思想,在反抗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斗争中,不幸被捕入狱,1927年5月29日英勇就义。
人物生平
徐文藻,出身于地主家庭,幼年随祖父念私塾,少年和青年时代离乡求学,先后就读于湖北省黄梅县八角亭小学、鄂州中学、湖北省法政专科学校。1926年夏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秋天回到故乡,在县第三模范小学任教,并进行革命宣传。他把《唯物史观》、《资本论》提供给青年阅读,还在县城南门徐氏宗祠召集革命青年秘密会议,讨论时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早在1923年,与宿松毗邻的黄梅县就建立了共产党组织。1927年1月,在黄梅县党组织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共宿松支部,徐文藻任党支部书记。中共宿松支部活动在宿黄边境地区,隶属于黄梅县党组织领导。徐文藻在宿松县的革命活动,很快就引起了当地土豪劣绅的仇视,宿松县当局曾借故将徐文藻拘捕下狱,进行迫害。可这时北伐军已攻占湖北,进逼安徽,宿松县当局又迫于大势,不得不将徐文藻准保开释。
春节后,徐文藻即匆匆告别亲人,奔赴大革命的政治中心武汉。在武汉,经朱蕴山、周新民等人介绍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并被委派为国民党宿松县党部(左派)常务委员。徐文藻回到宿松,立即着手迎接北伐军。他组织了北伐后援会,为国民革命军筹措粮草物资;又组织了向导队,到湖北黄梅县为国民革命军当向导。
1927年2月25日,北伐军第七军两个师进抵宿松,受到城厢人民的夹道欢迎。徐文藻在朱蕴山、周新民及第七军政治部的帮助下,正式成立了宿松县国民党左派县党部,徐文藻继续任常务委员,共产党员钟国汉、周绍南、何铎等人任执行委员。徐文藻领导的中共宿松支部密切配合国民党左派,大力发展革命群众组织,很快地就建立了工会、农会、商会、妇女协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还建立了工团军和工人纠察队。他们处处打击封建军阀势力,打击土豪劣绅,实行减租减息,做了大量的工作。此时,投机革命、投靠蒋介石的陈调元突然派来了旧官僚曹诠时任宿松县长,徐文藻遂领导国民党左派县党部和各群众团体召开驱曹大会,吓得曹诠时不敢上任。劣绅高葆琪是军阀统治时期的宿松县商会会长,为全县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之首恶;其子高谷生依仗父势,也无恶不作。徐文藻通过国民党县党部令工团军将高葆琪、高谷生父子逮捕,并在呈报武汉国民政府后,将高氏父子公审枪决,有力地打击了宿松县的反动势力。
3月下旬,徐文藻作为宿松县代表,出席了在安庆召开的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会中,他目睹了蒋介石背叛革命、镇压工农革命运动而策划的“三·二三”反革命事变,决心为捍卫大革命果实,与国民党右派势力斗争到底。4月底,由肖劲光任党代表的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抵达宿松,徐文藻领导的国民党左派配合六师展开了一系列讨蒋活动。5月17日,县党部发出了“讨蒋通电”,并发动县总工会、农会、妇女协会组织群众2000多人进行了讨蒋示威游行。
这时,蒋介石一手扶植的以陈调元为头子的安徽省政务委员会与宿松县国民党右派势力相勾结,密谋镇压宿松县的讨蒋运动。5月27日,他们派一个团的兵力水陆兼程,袭击太湖和宿松。28日,逮捕了徐文藻、钟国汉等共产党员,同时杀害了安徽国民党左派省党部驻宿松代表吴宝田和北伐军第七军第一师政治部留驻宿松的代表张声。29日,国民党反动派迫不及待在宿松县城老厅将徐文藻、钟国汉杀害。临刑前,徐文藻大义凛然,一路高呼“打倒蒋介石”等口号。
主要事迹
传播革命火种
1905年,徐文藻出生于宿松县佐坝乡松梅岭一个富裕的乡绅家庭。“当时,他家生活条件优越,他完全可以按照封建传统理念去治学、做官、当老爷,尽享荣华富贵。可他没有走那条顺便路,而是走出家门,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革命道路。”梅园村党总支书记、徐文藻烈士纪念馆馆长汪捍中介绍。
徐文藻幼年读私塾,1923年秋,考入武汉鄂州中学。在当地浓厚革命氛围的熏陶下,他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1926年夏在鄂州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宿松仍处在直系军阀孙传芳五省联军高压统治之下,人民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6年9月,从鄂州中学毕业,考入湖北法政专科学校的徐文藻,受组织安排回到家乡,在中共黄梅三区(独山)区委领导下,以在佐坝的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教书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宿松县佐坝乡与大革命时期号称“小莫斯科”的鄂东黄梅县相邻,深受黄梅革命斗争的影响。徐文藻在学校以办“补习班”的名义,经常组织学生深夜集会,宣传革命思想,介绍革命发展形势。每逢周末,他还带着学生到县城活动,向县城的手工业工人、店员、商人和青年学生传播马列主义。在佐坝,他还组织学生到松梅岭、五仙庙、徐行、尹松峦、金碧岭等地,举办农民夜校,通过识字教育,向农民进行启发宣传。在他的宣传影响下,宿松越来越多的进步人士参与到革命活动中来。
成立宿松支部
宿松手工业工人何铎、钟国汉,青年学生谭舜华、张曙明、宗玉衡等人,在徐文藻的引导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经过组织严格培养、考察,1926年底,徐文藻和时任中共黄梅县第三区区委书记李实秋介绍钟国汉、何铎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时,在九江读书的共产党员周绍南也回到宿松,与徐文藻并肩战斗。
中共黄梅县第三区区委根据宿松党员发展情况,决定在宿松建立一个独立支部,隶属中共黄梅县三区区委。1927年元月,在李实秋主持下,中共宿松支部在宿松县城成立,徐文藻任支部书记,党员4人。支部成立后,徐文藻又培养介绍谭舜华等人入党。
为了进一步壮大革命力量,徐文藻利用寒假时间,住在叔父在县城的塾馆,不分白天黑夜,冒着严寒,组织城里的青年学生、进步人士秘密集会,开展革命活动,参加者多时达200余人。腐朽的县公署得知后,派出卫队将“首犯”徐文藻逮捕入狱,严刑逼供,但没有撼动他的革命意志。后县公署迫于北伐军雄踞鄂东、威震宿松的革命形势,只得将他释放。
“革命重兴,革除旧习;共和再造,共乐新年。”徐文藻出狱回家时,已临除夕,他奋笔疾书,题写了这副春联,表达他对封建旧习的憎恶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在徐文藻烈士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数本写有徐文藻烈士生平事迹的书籍,细细品味书中文字,一个慷慨激昂、热血澎湃的革命者形象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
凛然就义明志
1927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一、第二两师,由黄梅挺进宿松,并成立国民党宿松县左派县党部和工、农、商、青、妇等各界民众团体。徐文藻担任县党部常委,主持全面工作。期间,县党部与各界团体多次举行声势浩大的民众聚会游行,在县城掀起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高潮。在革命高潮中,广大民众迅猛觉醒,纷纷告发作恶多端、恶贯满盈的县商会会长高保祺及其子高谷生。在徐文藻的组织领导下,4月6日,县党部组织审判委员会在县城老厅广场举行公判大会,将高氏父子就地处决。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安徽上下笼罩在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清党”的白色恐怖之中。面对反革命逆流,徐文藻毫不畏惧,领导中共宿松支部和县党部(左派)与宿松国民党右派势力作针锋相对的斗争。5月17日,在国民党省党部(左派)领导和驻宿松的北伐军领导支持下,徐文藻领导中共宿松支部在县城召开 2000多人参加的讨蒋大会,声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种种罪行。
随着反革命逆流一浪高过一浪,宿松国民党右派势力与安徽省国民党反动派勾结,企图推翻以徐文藻为首的县党部,革命形势相当严峻。这时,国民党安徽左派省党部领导前来宿松视察,见情况非常危险,便力劝徐文藻立即离开宿松,暂时避一避。徐文藻听后却说:“革命不成功,我决不离开宿松。”
1927年5月28日,安徽省政务委员会派反动军队前来宿松镇压革命,制造了宿松“五·二八”惨案。徐文藻、钟国汉、何瀛等人被捕入狱。29日下午,敌人将徐文藻、钟国汉押至县城老厅刑场。临刑前,徐文藻大义凛然,铁骨铮铮,从容地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号召宿松民众行动起来,与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斗争。最后,在“中国共产党万岁!”“革命成功万岁!”的口号声中,徐文藻把自己23岁的青春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后世纪念
为了传承和弘扬徐文藻的革命精神,2002年宿松县委县政府给他建造了烈士陵园,2004年又在梅园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他修建了纪念馆。如今,徐文藻烈士陵园已是安徽、湖北两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期间,许多干部群众来这里开展祭扫活动。徐文藻烈士的革命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梅园村人。“我是听着徐文藻烈士的故事长大的,受他的精神影响,我20多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几乎年年都被组织上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党员。”梅园村94岁高龄、有着66年党龄的邓和明老人,将他珍藏的22张奖状全部捐给村党组织。老人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些奖状,了解他们那一代人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