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蕴华(1884~1962),字小淑,号双韵。徐自华胞妹,浙江石门(今浙江桐乡)人。光绪32年(1906年)初春,秋瑾至女学任教。小淑呈诗请教。经多方指点秋瑾劝其立志成女杰,于是关心国事,一改诗风。旋入同盟会。民国2年(1913年),随姐执教于竞雄女校。民国26年(1937年),抗战军兴,避走浙东次年返沪。民国36年(1947年),随女儿林北丽去台湾。大陆解放前夕返浙,寓于桐乡。1956年,受聘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62年病逝。
人物生平
徐蕴华(1884~1962),字小淑,号双韵。徐自华胞妹,浙江石门(今浙江桐乡)人。七岁作诗与父辈酬唱、十岁受学于姐自华。光绪29年(1903年),随姐入吴兴南浔浔溪女学,光绪32年初春(1906年),秋瑾至女学任教。小淑呈诗请教。经多方指点秋瑾劝其立志成女杰,于是关心国事,一改诗风。旋入同盟会。当年夏,秋瑾拟去爪哇,欲偕行,惜双亲未允,两人皆怏怏不乐。冬,秋瑾去上海,即随之转入上海女校就读。井助编《中国女报》。翌年五月,出首饰与姐同助秋瑾起义。六月秋瑾殉难,小淑悲愤填膺。与姐渡江,亲护送灵柩,安葬于西湖、后又共创秋社。光绪34年(1908年)九月,清廷平墓,冒死盗墓碑,为清兵击伤。宣统元年(1909年),与闽侯林景行(字亮奇,号寒碧)结婚,双双参加南社。翌年去吴江贞斗女校任教。民国2年(1913年),随姐执教于竞雄女校。其后,随夫去辽东。不久,讨袁军起,返沪,仍回女校执教。民国5年(1916年),林寒碧不幸车祸殒命。一年后,回故乡任崇德女校校长,集资建校。民国16年(1927年)初,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妇女部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挂冠回县,仍任校长。民国26年(1937年),抗战军兴,避走浙东次年返沪。民国36年(1947年),随女儿林北丽去台湾。大陆解放前夕返浙,寓于桐乡。1949年,女儿林北丽迎迓至沪。1956年,受聘任上海文史馆馆员,撰写辛亥革命回忆录。翌年,去绍兴参加筹建秋瑾故居。1962年7月13日(郭延礼《徐自华年谱简编》作1961年误),病逝。
主要作品
20世纪60年代初《徐寄尘史略》《忆秋瑾》等文先后完稿。著有《双韵轩诗稿》。
人际关系
姐姐:徐自华(1873—1935),字寄尘,号忏慧词人,浙江石门(今浙江桐乡)人。父徐多镠,曾任石门县商务分会会长。母马持玉。夫梅福均,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生员,早逝。徐自华任南浔浔溪女学校长,与秋瑾为挚友,资助秋瑾的革命活动。秋瑾牺牲后,她为秋瑾购买墓地安葬,组织“秋社”纪念秋瑾。徐自华是南社社员、同盟会会员。徐自华著有《忏慧词》《听竹楼诗稿》《秋心楼诗词》,另有作品散见于《中国女报》《小说林》《申报》《时报》《大汉报》等报刊上。
丈夫:林景行(1886—1916),字亮奇,号寒碧。福建闽侯人。1909年由陈去病介绍入社,入社书编号13。家世仕宦。17岁游学日本,凡八年始归国,时值武昌起义,奔走戎幕间。与宋教仁交厚,1912年宋教仁掌理农林部,聘为秘书,后入众议院。宋教仁遇害后,举家避走辽东数年。1916年复至上海,主《时事新报》笔政,梁启超依之如左右手。是年8月7日,自报社出,为英人克明汽车所撞而死。著有《寒碧诗》。今有周永珍辑《徐蕴华、林寒碧诗文合集》行世。
女儿:林北丽,学名隐,字幼奇,女。1916年生,福建福州人。曾任中科院上海动物研究所、药物研究所图书馆负责人。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顾问。著有《北丽吟》《博丽轩诗草》《更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