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云寺,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
大雅冲内,初建为明末崇祯年间,相传得云寺开山鼻祖为林野和尚。得云寺在上世纪中叶被毁弃,寺庙殿宇残存柱础、石刻脊饰摩竭(俗名飞鱼)。今得云寺原址旁修有“得云观”,已为道家所有。
寺庙历史
得云寺,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
大雅冲内。据清光绪《
黄州府志》记载,大雅冲为明末崇祯年间,高僧林野禅师讲经说法处。冲内有一寺,名“得云寺”,旧称“无尽灯寺”,有殿宇数间,香火旺盛。 相传,得云寺开山鼻祖林野和尚修行颇深,一日,他云游来到大雅冲,看中了这里的风水,便想在此建庙讲经说法,于是向当地胡员外化缘,得到大雅冲的一片山林。并用手指在崖壁上节“彼岸”二字;为使附近百姓得避干旱之苦,以锡杖掘地,凿“卓锡泉”,井修建得云寺。清光绪《黄州府志》记载,林野禅师世寿一百有余,冲外小河边的山岩即为林野禅师讲经处,时有赤兰丛生,后入在此建有“赤兰桥”。 大雅冲密林之中,一座高约3米古石塔,名曰”藏经如来塔”,为林野禅师灵塔。在冲内南山坡上有“净瓶”、“园椅” 二塔(旧称虎、犬塔),据清道光《
黄冈县志》载:“林野禅师坐石崖下,渴饮涧水,饥餐山果,年余不出,日夜诵经不辍,有一虎一犬伏座下,后虎犬毙,林野禅师建塔瘗之。二塔即林野禅师为虎犬而修。 得云寺在上世纪中叶被毁弃,透过寺庙殿宇残存的柱础、石刻脊饰摩竭(俗名飞鱼),仍可想见寺庙当时的鼎盛景象。今得云寺原址旁修有“得云观”,己为道家所有,上世纪60年代, 这里一直为旧街镇林场所辖,场内留有古银杏、桂花树数株。
传说故事
在道观河山脉的南边,有一座风光秀丽,自然景色美好的大山,山上松柏覆盖,云蒸雾绕,四季气温适宜,冬暖夏凉,且山势高耸,与众山峰连岭附,是一个寻幽探胜的好去处。
在这座山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传说生动的寺庙,叫得云寺。得云寺的来历,还得从“彼岸”两字说起。这是一座有着两座驼峰的大山。在山的两峰之间,形成一条峡谷,吟泉曲曲幽幽,掩于深谷叠翠之间。在峡谷北面的山石上,刻有斗大的彼岸两字,传说,是两千多年前仙人的遗迹,古时,人们将这条峡谷称为大襟冲,现在称为大河冲。
那时候,以峡谷相隔,南边的山头是胡家的,北边的山头是王家的,由于两座山头相邻较近,每逢打柴,放牛,或是拓荒种树,两家总是因为地盘发生争执和械斗,闹的鸡犬的宁,常有村民伤亡。
一天,胡姓的村民们亲自看见有一个老和尚穿着袈裟,拿着一把破扇子,走出村庄,径直拨开被荆棘掩盖着的小路,向深山中走去。
开始众人尚未在意,但过了数次之后,还没有看到这个老和尚下山,众人想起山中常有虎豹出没,而这个和尚生死未卜,不禁都担心起来,族长是一位仁慈的老人,他立即召集村中的青壮年,拿上大刀,钢叉,就进深山中去寻找,众人一边呼喊,一边四下张望,来到一棵大树下,只见和尚正在闭目打坐,看其神态安然,丝毫没有受到一点损伤,众人悬着的心才安定下来。
和尚看见村人都来了,就站了起来,双手合十,口中念着阿弥陀佛,向大家化起缘来,要求大家行善和施舍。
村人问他,是要钱用吗?和尚摇摇头,问是要饭吃吗?和尚也摇摇头,众人觉得奇怪,和尚这才说明,是要一块土地,用来修一座庙宇,村人听说要修庙,都竭力支持,但不知道要修多大一座庙,需要多大一块土地。
和尚解下袈裟,托在手上说:只要袈裟这么大一块就够了。众人以为和尚说的是疯话,不禁都哈哈大笑起来,看着众人不解的样子,和尚也未做解释,他双手一抖,袈裟就飘了起来,随风铺展,越展越大,将整个大山都铺盖住了。
众人一看,大吃一惊,知道遇上了神仙,都一齐跪下磕头说:老神仙,您要的土地我们都愿意给,但对面的山头是王家的,我们不能作主。
只见老神仙腾空跃起,飞到对面峡谷的山壁,以手为笔,写下了斗大的彼岸两字,然后用手一抖,将袈裟的一角从对面的山峰招了过来。
传说这个老和尚就是灵隐寺的济公和尚,他得到这个山头之后,四处化缘,很快就修了一座大寺,随着年代久远,大寺逐渐被毁,现在只有小庙一座,在寺庙的周围,还存有两棵千年的大树,随风送爽,香飘百里,在进山入口处的山石上,还保留着一棵锁口松,树干粗壮,枝繁叶茂。
那彼岸二字,千年未湮灭,它一来象征着这两座山头的分界处,二来是济公活佛现身说法,告戒世人以诚修心,以心修佛,而同登西天极乐世界。
而那胡王两姓,自此之后,世世代代都勤修佛事,常贡香火,绝无再为山头争斗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