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亚历山大藻
生长在热带、温带沿岸和河口海域的微生物
微小亚历山大藻是生长在热带、温带沿岸和河口海域的微生物。
形态特征
细胞球形,尺寸较小,直径15-29微米,细胞棕绿色,具鞘,包囊从球形到稍扁形,上面看为圆形(直径25-35),侧面观察为卵形(长28-35微米,宽20-30微米)。大多数细胞含有粒状物质和少量橘黄色物质。有腹孔,窄。
生长环境
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在热带、温带沿岸和河口海域。
分布范围
1988年前仅知如微小亚历山大藻(A. minutum) 在埃及存在, 此后逐渐扩展到澳大利亚, 意大利, 爱尔兰, 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泰国,新西兰,日本,中国,以及北美部分地区。
传播危害
漂浮物负载:植物细胞包囊能够附着在漂浮的塑料残片上,随海流漂流,因此,塑料残片被认为也是微藻扩散的载体(Masó et al., 2003)。沉积物:受藻华影响的沉积物中含有微藻包囊,将含有微藻包囊沉积物转移到新的地区会带来潜在风险(Magda Vila., pers.comm., 2007)。船压舱水:赤潮生物可以通过船压舱水随即传播(Hallegraeff and Bolch 1992,NIMPIS, 2002)。栖息材料的转移:赤潮生物能够随岩石、沙子、贝类转移而随即传播(Laabir and Gentien, 1999, NIMPIS, 2002)。
该种是地中海分布最广的PSP毒素种,也是引起东南亚发生PSP事件的两种主要生物之一(Vila et al., 2001; Lim et al., 2006)。该种集中在港口、河口和泻湖,与低盐度和富含营养的淡水输入区相关。培养试验表明,该种是广温盐性的(Grzebyk et al., 2003, Cannon 1996)。提高温度和增加光照,生长速率增加(Lim et al., 2006)。一段时间适应后,在12℃也可以达到较高的生长速度。
微小亚历山大藻是一种能形成沿海藻华的微小腰鞭毛藻。最早在亚历山大港赤潮时被记载。该单细胞藻产生的高浓度毒素是造成全球许多地区人群麻痹性贝毒感染的主要原因。毒素能够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其它生物,如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浮游动物。与相似种的塔玛亚历山大藻不同,微小亚历山大藻仅产生相对有限的PSP毒素(GTX1-GTX4)。少量毒素对浮游动物和鱼类有害,能够减少桡脚类生物繁殖。毒素在浮游动物、贝类和蟹类中具有蓄积性,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使用后会引起麻痹性中毒。该毒素属于神经毒素,引起人肌肉瘫痪、神经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Hallegraeff, 1993; Van Dolah 2000)。藻华时由于担心PSP疾病爆发,关闭贝类养殖厂,带来经济损失。
周期性监测沿岸海水中浮游生物群落。使用传统分类学方法和(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实时PCR检测)快速监测目标浮游生物(有毒亚历山大藻类)。
参考资料
微小亚历山大藻.青岛海洋科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0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传播危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