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于1991年美国科技人员发现充填硫元素和低压氩气于石英泡壳内,在频率为2. 45GHz微波能量的驱动下,通过硫分子的振动能和转动能的跃迁,可使灯辐射出连续的可见光光谱,微波硫灯的
发光体与
金属卤化物灯的对比.
1994年,美国融合公司(Fusion Lighting Co.)制成了一个功率为3400W微波硫灯照明系统。灯内有一个直径为28mm的石英球泡,工作时该石英泡内由10个大气压强的硫蒸汽的分子辐射产生亮度非常强的白光,其光效为120lm/W,色温为6 500K,显色指数为86。其工作原理为:硫元素达到高压强状态下,硫分子的紫外辐射会形成等离子自吸收现象,从而造成出射的辐射为可见光。这一过程与高压钠灯在D线两翼产生的钠辐射现象极其相似。该灯放电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是连续的,从而保证了灯具有极好的显色性。1995年,美国又开始出售solar—1000和Light Drive—1000两种规格的微波硫灯。通过耦合到硫灯的
功率密度从250W/cm降到30W/cm,使石英玻壳的温度保持在925℃之下。该产品辐射光谱接近太阳光谱,主要参数为:功率1378w,输出光通132288lm,系统光效96lm/W,灯光效110lm/W,发光泡壳直径40mm,相对色温5400K,显色指数为80,启动时间小于25s,重复热启动时间小于300s,可在很大范围内调光,寿命60000h,可任意方向燃点。
我国也在1999年推出VEC—1000微波硫灯产品,其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到2008年初,全国已有近十家企业生产微波硫灯并实现出口贸易,国外如加拿大,英国和日本的微波硫灯生产近年也有进展,尤其韩国LG公司是典型的发展代表。微波硫灯还可以利用导光管(Light Pipe)技术,将该灯发出的强光沿着导光管传送到所需要照明的宽广区域。国际上微波硫灯研发动向主要是改变充入的金属和发光物质以提高光效和显色指数,如冲入硒,碲,碘化铟,溴化铟,氯化钾,产品向微波金卤灯拓展,同时发展100瓦以下小功率系列产品,并改变微波耦合方式,让电磁场自身旋转,不用电机来转动石英泡壳,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再由微波开关和控制电路的改进,使微波硫灯重量和结构改善,调光性能更适合职能照明的应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