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骨折手术是常用于修复膝关节软骨病损的技术。医生利用关节透镜将软骨受损部位移除,接下来在骨头上钻几个洞,使骨髓细胞与血液会凝结,成为平滑且坚固的修复组织,代替软骨的作用。
简介
微骨折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是治疗膝关节全层软骨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不管是急性或慢性软骨损伤.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微骨折手术的恢复情况和患者自身的修复能力直接相关,年轻患者通常恢复较好,而年龄越大则恢复的越慢。微骨折手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在低年龄(45岁以下),低体重(体重指数低)患者中疗效显著,而对高龄肥胖患者疗效不佳。手术后患者要用支架行走6到8周,4到6个月不能进行任何运动,真正痊愈则需要6到12个月,有的甚至时间更长。
手术原理
慢性的软骨损伤无法自我修复。不过,严重外伤或者某些手术带来的骨骼软骨损伤,由于可以深及软骨下面的骨骼,人体
骨髓的多功能间叶干细胞就可从损伤处渗出,从而有可能生成由纤维组织、纤维软骨或者类透明软骨构成的替代性组织,修复损伤。这一类手术包括如Pridie drilling、spongialization、abrasion或者微骨折手术。
人体骨骼软骨是透明软骨(hyaline cartilage),因此微骨折并不能真正修复受损的软骨本身,只是提供了性质类似的替代品。
手术过程
微骨折手术是一种利用关节镜做的微创手术。通过关节镜,医生首先清除关节中已经钙化的软骨,然后在软骨有缺损的位置,在软骨下方的骨头上钻出小孔,令一部分骨髓和血液从孔中渗出,形成血液凝块。这种血液凝块中含有干细胞,可以从中分化出形成软骨的细胞。人体自身会将微骨折的部位当作肌体损伤来应对,手术因而可以为患者提供新的替代性的软骨。
术后康复
手术后生成的血液凝块非常脆弱,需要小心保护。大约8到15周之后凝块会转化为纤维组织,在手术后四个月通常会转化为纤维软骨,可以开始复健过程。
目前的研究表明,对于45岁或以下的患者,微骨折手术的成功率约有75%到80%,甚至在职业运动员中也是如此。依靠物理治疗的帮助,患者通常可以在4个月后回到赛场(或进行其他激烈运动)。不过这只是最佳状况,是否能够达到还要看软骨受损的程度以及关节的情况。
微骨折手术本身是比较小的手术,不需要住院,只会造成较小的不适。真正困难的部分是手术之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面临的种种限制。对于许多患者来说这都是最大的挑战。为了让软骨表面得到最好的重新生长的条件,病人需要非常耐心和合作。他们往往需要拄拐4-6周甚至更久;有时还需要戴上固定护具,具体情况同样取决于损伤的情况。患者最好每天能有6-8小时使用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连续被动运动)机,帮助软骨生长。
这种手术的主要贡献者理查德-斯泰德曼(Richard Steadman)医生认为关节的天然结构和患者严格遵守“康复纪律”对于康复的影响同样显著。
手术效果
微骨折手术生成的替代性的组织的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人种、年龄、软骨损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手术的技术——包括软骨下的骨骼平台如何处理,以及手术后的复健计划等等。
这种手术对于较年长的患者、体重过重的患者以及软骨缺损超过2.5厘米的患者效果较差。此外,有较高的风险在手术后1到2年之后,随着纤维软骨的磨损,症状会复发,迫使患者再次接受关节软骨的修复。这种状况并不总会发生,不过由此微骨折手术被认为只是一种过渡手段。
研究显示微骨折技术并不能完全填补软骨损伤,因为生成的是纤维软骨而非透明软骨。纤维软骨的机械强度没有透明软骨高,比透明软骨更密实,因而在反复的日常活动压力下比透明软骨更容易破碎。
替代方案
由于理论上认为微骨折手术后的软骨生长取决于患者骨髓中干细胞的数量,一些人认为提高干细胞的数量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的机会。一些医生正在研究替代性的治疗方案,将自体间叶
干细胞移植到受损软骨部位来进行治疗,这样可以不必损坏软骨下的骨骼。
一种名为CCI(Chondrocyte Implantation procedures,软骨细胞培植术)的以细胞技术为基础的关节软骨修复治疗方法试图为修复软骨提供完全的透明软骨组织。2008年2月,CCI的研究者发表的论文宣称这种方法对于膝关节软骨损伤可以提供更好的结构修复效果。根据这份论文,治疗后一年,这种治疗方法下生成的组织比微骨折手术的质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