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德(拼音:dé)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德的古字形从彳(或从行)、从直,以示遵行正道之意。也有人认为“德”的本义是登上、升。“德”常用于指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贤明之士。“德”是美好的,故又引申有恩惠、感恩。又引申指客观规律等意义。德在古代文献中也与“得”通,表示得到。
文字源流
会意兼形声字。从甲组图1的甲骨文形体来看,它的左边是“”(chì),它在古文字中多表示“行走”之义;右部是“”字,其字形像一只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眼睛要看正;二者相合就是“行得要正,看得要直”之义。“直”也有表示读音的作用。甲组图2的甲骨文是“行”字中间一个“直”字,它所表达的含义与甲组图1是一样的。西周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的形体基本相似,只是有的字形在右边的眼睛下加了一颗“”(图4),这时的人们又给“德”字的含义加了一条标准,即除了“行正、目正”外,还要“心正”,可见人们对“德”字的含义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古人认为心是主管思维的器官,它是德之血脉所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者互为表里。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对视有着特别的礼仪要求,即“非礼勿视”。而这种要求的基本点就是目光端正,合乎规范。德不仅仅是思想、目光的问题,它与行为举止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德字中有“彳”,“彳”的意思是行走。古人对行走也有种种规定。《尔雅·释宫》中说:“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不仅如此,与不同身份的人同行,其行止规范也各不相同。如果不遵守这些制约,就违反了礼法。而礼法又是衡量人们道德品行的准绳,按礼法行止,自然也就是品行端正而有德了。“德”造字时充分抓取几个意象:“彳”表示道路,“直”表示目光直视前方,“心”相通过目光外显。大约到春秋,“直”字上部一竖渐变为“十”字形(甲组图6)。《说文解字》小篆在“目”下加个“拐横”。这样一来,秦始皇用小篆“书同文”后之“德”字,便固定了下来。此后的楷书也只是对其笔画稍作规整而已。
“德”在金文中又写作“惪”,曾有学者认为“惪”是“德”的古字。实际上“惪”比“德”出现得更晚,是为“德”的异体字。作为正直、坦率、诚实、自然之“直”,一直被古人视为“德”之重要表征。所以人们干脆将“德”字写作“直”下一个“心”,即为“惪”。在《说文解字》中,许慎把“惪”和“德”分列为两个字头,他认为“惪”是指身外对人使有所得,身内对己也同样有所得;“德”则是登、升的意思。
德当好的品行讲,古今都是如此。在古代不同的领域里“德”字有不同的含义,如儒家以“温、良、恭、俭、让”为修身五德,而兵家以“智、信、仁、勇、严”为将之五德。但不管怎么说,“德”总是美好的东西,有了高尚的品德才会被人尊重,“德高望重”就是这个道理。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彳部】多则切(dé)
德,升①也。从彳㥁声。
【卷十】【心部】多则切(dé)
惪,外得於人,内得於己也。从直从心。
𢜖,古文。
〖注释〗①升: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古升、登、陟、得、德五字义皆同。”
说文解字注
【卷二】【彳部】
“升也”注:升当作登。辵部曰:迁,登也。此当同之。德训登者,《公羊传》: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何曰:登读言得。得来之者,齐人语。齐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唐人诗:千水千山得得来。得即德也。登德双声。一部与六部合韵又冣近。今俗谓用力徙前曰德,古语也。
“从彳,𢛳声”注:多则切。一部。
【卷十】【心部】
“外得於人。内得於己也”注:此当依小徐通论作内得於己。外得於人,内得於己,谓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为之。德者,升也。古字或叚得为之。
“从直心”注:《洪范》三德:一曰正直,直亦声。多则切。一部。
广韵
多则切,入德端 ‖直声职部(dé)
德,德行。又惠也,升也,福也。亦州名,秦为齐郡地,汉为平原郡,武德初为德州,因安德县以名之。多则切。九。
惪,古文。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彳部】 德;部外笔画:12
《唐韵》《正韵》多则切。《集韵》《韵会》的则切,竝登入声。《广韵》:德行也。《集韵》:德行之得也。《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诗·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书·臯陶谟》: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又《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周礼·地官》:六德:知、仁、圣、义、中、和。
又《玉篇》:德,惠也。《书·盘庚》:施实德于民。《诗·小雅》:既饱以德。
又善敎也。《礼·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注:德谓善敎。
又感恩曰德。《左传·成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谓荷恩为德。《后汉·樊晔传》:光武微时,晔餽饵一笥,帝德之不忘。
又《韵会》:四时旺气也。《礼·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又谥法:绥柔士民,谏争不威,执义扬善,曰德。
又《说文》:升也。
又《玉篇》:福也。
又星名。《前汉·郊祀志》:望气王朔言,后独见填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注:德星,既填星也。
又《韵会》:亦作悳。《前汉·贾谊传》:悳至渥也。
又州名。《广韵》:秦为齐郡地,汉为平原郡。武德初为德州,因德安县以名之。
又叶都木切,音笃。谢惠连《雪赋》: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於丰年,袤丈则表沴於阴德。
又叶得各切,当入声。《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福善入门,与君相索,使我有德。
【卯集上】【心部】悳;部外笔画:8
《唐韵》《正韵》多则切。《集韵》《韵会》的则切,竝音得。《说文》外得於人,内得於己也。从直从心。《六书精蕰》:直心为悳。生理本直,人行道而有得於心为悳。小篆加彳,取行有所复之义。长笺:《论语》:以直报怨,以悳报悳,则知直即是悳。通溷用德,非是。时尚茂密,故悳字几废。阴复春曰:道悳之悳,《说文》从直从心。德字从彳从㥁,升也。今道悳字皆作德,而悳㥁字但为古文矣。别详德字注。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心”的第二笔楷体是㇃(卧钩);“心”上部有一横。
【写法】❶“彳”窄“𢛳”宽,顶部“彳”低,底部左右旁持平。❷“彳”,第二、三笔撇、竖相接于横中线下侧。❸“𢛳”,“罒”居横中线部位;“心”,左点在“彳”下侧,㇃(卧钩)从竖中线左侧起笔,中间点在㇃(卧钩)上方。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汇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0 21:00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