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卧镇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下辖镇
德卧镇,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地处安龙县西南面,东与木咱镇坡脚乡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桠权镇隔江相望,西与龙广镇、万峰湖镇毗邻,北靠新桥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政府15千米。总面积201.9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德卧镇户籍人口42396人。
历史沿革
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属安隆洞,后属安隆长官司,隶广西泗城州(府)。
清雍正五年(1727 年),在今安龙置南笼府,镇境大部隶之。
清嘉庆二年(1797年),南笼府改名兴义府,镇境大部属西乡永化里。
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属马鞭田联保,隶四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德卧乡。
1950年4月,为德卧乡。
1959年3月,建德卧公社,隶龙广区。
1961年1月,建德卧管理区,隶化力公社;同年10月,恢复德卧公社,隶化力区。
1963年4月,隶龙广区。
1984年7月,设德卧镇,隶安龙县。
1991年12月,置德卧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领9保、81甲。
1950年4月,辖一至九村,隶二区(龙广)。
1961年1月,辖德卧、团山堡、坡告、马鞭田、山庄、田坝、水井、阿油槽8大队。
1984年7月,辖海庄、平安、簸箕寨、陡坡、聋飘、德卧、团山堡、坡告、马鞭田、山庄、田坝、水井、阿油槽13个村。
1991年12月,辖德卧、田坝、水井、平安、海庄、团山堡、马鞭田、坡告、聋飘、陡坡、阿油槽、山庄、停西、灰老、郎行、甘河、扁占、冗桑18个村。
2011年末,辖盘龙1个居民委员会,德卧、坡告、大水井、毛杉树、团山堡、马鞭田、白水河、停西、扁占、冗桑、甘河、郎行1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45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德卧镇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盘龙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德卧镇地处安龙县西南面,东与木咱镇坡脚乡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桠权镇隔江相望,西与龙广镇、万峰湖镇毗邻,北靠新桥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政府15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2.3千米,总面积201.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德卧镇境内地形以山间盆地和丘陵为主,西北面相对平缓,为万面盆坝。境内最高峰陡坡大山位于坡告村,海拔1300米;最低点位于甘河村,海拔520米,相对高差780米。
气候
德卧镇多年平均气温15.1℃,1月平均气温12℃,极端最低气温-5.1℃(1983年12月29日);7月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33.9℃(1982年9月1日)。最低月均气温18℃,最高月均气温27℃。年平均降水量1225.8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860毫米(199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686毫米(2011年)。
水文
德卧镇境内河道属南盘江水系。主要河流都威河由新桥镇入境,呈西南走向,境内流域面积26.3平方千米,流经境内坡告村、马鞭田村、白水河村和毛杉树村汇入南盘江,境内河长7.3千米。年径流总量1200万立方米,年排涝量400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德卧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冰雹等。旱灾出现概率一般为2年一遇,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2010年,持续时间长达280天,属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辖区13个村(社区)0.5万亩农作物受损;冰雹年平均一次,主要集中在春季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最严重的一次冰雹灾害发生在2002年6月7日,境内6个村遭冰雹袭击,0.8万亩农作物受损。
自然资源
德卧镇其他自然资源有林地2万亩,牧草地4.8万亩,有可利用养殖水面3.5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境内南部地区。境内有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黑猴等。
2011年,德卧镇有耕地面积20865亩。
人口
2011年末,德卧镇辖区总人口3924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427人,城镇化率26.6%。另有流动人口2760人。总人口中,男性1999人,占50.96%;女性19248人,占49.04%;14岁以下7339人,占18.7%;15~64岁28768人,占73.3%;65岁以上3140人,占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9672人,占50.12%;有布依、苗、彝、土家、蒙古、壮、回等10个少数民族,共19575人,占49.88%。超千人的少数民族有布依、苗、彝3个民族,其中布依族1642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3.90%;苗族1770人,占9%;彝族1382人,占7.1%。2011年,德卧镇人口出生率12.33‰,人口死亡率5.38‰,人口自然增长率6.9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4人。
截至2019年末,德卧镇户籍人口4239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德卧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880元。2011年,德卧镇财政总收入2165.15万元,比上年下降9.11%。其中国税收入1671万元,地税收入494.1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552元。
截至2019年末,德卧镇有工业企业39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6个。
第一产业
2011年,德卧镇农业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4%,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14.44%。
德卧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7648吨,其中水稻3835吨,玉米2397吨,小麦96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金银花、烤烟、甘蔗、芭蕉、油菜等。2011年,金银花产量22.5吨,产值4500万元;烤烟产量180吨,产值288.75万元;油菜籽产量263吨。
德卧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等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18004头,出栏2477头;牛年末存栏4389头;羊年末存栏984只。2011年,生产肉类1986吨,其中猪肉1726吨,牛肉134吨;禽蛋284吨;畜牧业总产值4417.1万元。
截至2011年末,德卧镇累计造林3.8万亩,其中经济林0.35万亩,林木覆盖率49.25%。
第二产业
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80.2%。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22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其中千万元以上的1家。
第三产业
2011年末,德卧镇有商业网点68个,职工359人。
交通运输
2011年,德卧镇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客运总量14.6万人次,货运总量35万吨。铁路南昆线过境,境内长19.8千米,境内设安龙站、白水河站,建有安龙煤焦货场,通往南宁和昆明。汕昆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双向4车道,过境全长5.9千米,设匝道1个。有通村公路13条,总长130千米。境内通航河道1条,总长7千米,涉及甘河、郎行等村,其中甘河为五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100吨级船舶。2011年,货运量0.5万吨,货运周转量0.8万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德卧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710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15所,在校生3160人,专任教师20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5%;初中2所,在校生1898人,专任教师12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5.66%,小升初升学率98.59%,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907人,专任教师61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德卧镇有线广播站1个,到乡镇600杆千米,乡镇到村150杆千米。有广播喇叭35只,通响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10户,广播电视用户5843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4.6%。
2011年末,德卧镇有公共图书室3个,农家书屋13个,建筑面积310平方米,藏书49134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德卧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7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46个;病床20张。专业卫生人员68人。
2011年,德卧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5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53万人,参合率95%。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德卧镇有体育场地2处,30%的村(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
社会保障
2011年,德卧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8户,人数56人,支出13.44万元,比上年增长3%,月人均200元,比上年增长3%;城市医疗救助36人次,支出11.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96户,人数3753人,支出43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97.03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1人,支出2.79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4人,支出10.93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18人次,支出35.5 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753人次,支出18.77万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临时救济460人次,支出0.62万元,比上年增长4%,参保率74.23%。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74.23%。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德卧镇有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0.99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47万笔,征订报纸13.92万份、期刊0.77万册。
2011年末,德卧镇辖区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26千米,生产能力3000吨/日,年工业用水5.1万吨、生活用水5.7万吨,排水管道40千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60%,年人均生活用水36吨。
2011年末,德卧镇镇区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座,变压器131台,其中变电站主变压器4台,供给用户127台,总容量9850千伏安,用电负荷7600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2300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
历史文化
德卧为布依语音译,意为骡马交易之地。
荣誉称号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参考资料
德卧镇2020年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7 11: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