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苴乡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辖乡
德苴乡,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地处弥渡县东南部,东接祥云县鹿鸣乡和楚雄州南华县罗武庄、红土坡、五顶山和兔街等乡镇,南抵牛街乡,西邻南涧彝族自治县南涧镇,北连苴力镇,距弥渡县城38.5千米,区域总面积299.2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德苴乡户籍人口为24269人。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5月,属城南一乡。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四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25日,组成云华乡。
1950年8月,属四区。
1958年,成立德苴公社。
1961年,分为德苴公社、青云公社和邑郎公社。
1962年底,撤销公社改为德苴区。
1970年,撤区改为德苴公社。
1984年,德苴公社改为德苴区。
1988年3月,由德苴区改为德苴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德苴乡辖德苴、团山、小里、塘子、岔河、新和、金星、青云、青丰、太平、李丰、多依、邑郎13个行政村;下设161个村民小组、109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德苴乡辖13个行政村:德苴村、团山村、小里村、塘子村、岔河村、多依村、新和村、邑郎村、金星村、青云村、青丰村、太平村、李丰村,乡人民政府驻德苴村3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德苴乡地处弥渡县东南部,东接祥云县鹿鸣乡和楚雄州南华县罗武庄、红土坡、五顶山和兔街等乡镇,南抵牛街乡,西邻南涧彝族自治县南涧镇,北连苴力镇,距弥渡县城38.5千米,区域总面积299.2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德苴乡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地域广,最高点海拔2150米,最低点海拔1242米;地形狭长,地貌呈中山峡谷状。
气候
德苴乡境内塘子、岔河和德苴、团山为南亚热带气候;小里和李丰为中亚热带气候;青云、青丰和多依、新和、邑郎、金星、太平为北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热量条件好,但雨量少、蒸发量大,因干旱缺水,限制了光、热资源优势的发挥;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1900—2300小时,年平均气温14.1-14.7℃,无霜期为245—280天。
水文
德苴乡主要河流有鹿窝河,发源于祥云县鹿鸣乡,与白云河合并后归入礼社江(元江)。
土壤
德苴乡河谷水稻土多为红壤性水稻土和冲积性水稻土;pH值为4.4-4.8;灰岩红壤和玄武岩红壤是旱地土壤的主要种类。
自然灾害
德苴乡主要有干旱、冰雹、大风、雷击和暴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
自然资源
德苴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铂钯、石膏、煤、白云石等,其中金宝山铂钯矿为特大型矿床。2011年,德苴乡有耕地40549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德苴乡总人口有24695人。总人口中,男性12840人,占52%;女性11855人,占48%;14岁以下4587人,占18.39%;15—64岁17038人,占69.02%;65岁以上3070人,占12.43%;以汉族为主,达23172人,占93.83%;傈僳族126人,占0.5%;其它少数民族1397人,占5.66%。2011年,德苴乡人口出生率6.87‰,人口死亡率6.55‰,人口自然增长率0.3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2人。
截至2017年末,德苴乡常住人口为23646人。
截至2018年末,德苴乡户籍人口为24454人。
截至2019年末,德苴乡户籍人口为24269人。
经济
综述
德苴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001年的4979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5788万元,平均每年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866元增加到2007年的1196元,年均增加55元,年均增长6.4%。
2011年,德苴乡本级一般预算收入691.56万元,地方财政支出8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2元。
截至2018年末,德苴乡有工业企业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4个。
农业
2002—2006年,德苴乡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08864亩,其中大春112824亩,小春96040亩;粮食总产量从2001年的1037.5万公斤增长到2007年的1363.5万公斤,增326万公斤,年平均增加54.3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从2001年的445公斤增长到2007年的552公斤,增107公斤;肉类总产量由2001年的17.4万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331万公斤,年平均增加52.3万公斤。2007年,德苴乡种植辣椒6255亩,椒农收入600万元;肉牛出栏3245头、生猪出栏25890头,肉类总产达3311.2吨,实现产值4965万元,是2001年肉类总产1740吨的1.9倍。
2011年,德苴乡农业总产值14043万元。德苴乡粮食作物以稻谷、玉米为主;粮食产量16372吨,其中玉米9824吨,水稻1903吨,小麦1425吨。德苴乡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无公害蔬菜。2011年,德苴乡烤烟种植面积15140亩,产量1905吨;蔬菜种植面积0.55万亩,产量0.45万吨。德苴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德苴乡生猪饲养量508万头,年末存栏208万头;上市家禽7.84万羽。2011年,德苴乡生产肉类0.43万吨,其中猪肉2984吨,牛肉1180吨,禽蛋113吨;畜牧业总产值5779万元。
工业
德苴乡工业企业主要从事石膏矿开采和农产品加工。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德苴乡有商业网点359个,从业人员363人。2011年,德苴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765万元。
截至2019年末,德苴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金融业
2007年末,德苴乡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为达2088万元,贷款余额达2718万元;分别比2001年的1078万元和665万元增长93.7%和308.7%。
截至2011年末,德苴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965万元,比2010年增长29.67%;各项贷款余额7207万元,比2010年增长3.0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德苴乡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78人,专任教师5人;完全小学13所,村教学点2个,在校生2162人,专任教师14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分校1所,在校生1031人,专任教师7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5%,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德苴乡有县级科普村1个,农业科技示范户31个,乡农业工作站1个。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德苴乡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13个,农家书屋8个,藏书1.2万册。截至2011年末,德苴乡有学校体育场地14处,行政村有体育活动场所13处;举办乡体育运动会12届。截至2011年末,德苴乡有线电视用户数为508户,电视覆盖率95%。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德苴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其中镇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3个;设病床15张;专业卫生人员11人。2011年,德苴乡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9683人次。2011年,德苴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86/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169人,参合率96.13%;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幼儿死亡率7.41‰。
社会保障
2011年,德苴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93户,人数102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05户,人数3847人,支出341.62万元。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德苴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3个,通邮率100%;固定电话用户1829户,移动电话用户10794户,宽带接入用户230户。
交通运输
截至2011年末,德苴乡有乡、村公路8条,长99.7千米,村、组公路70条,长198.9千米,有13个行政村通汽车;开通了弥城至德苴公交班车。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德苴,原名“的苴”,“的”为平地,“苴”为山梁子的意思,意为大山梁子下的平地;后演变为“德苴”。
民俗风情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较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依传统各家都要宰鸡、置酒祭南天地、“田公、地母”等神灵,以求神灵保佑人、畜、庄稼。天黑后,各家要燃起火把,用陈木沫(俗称“沫香”)洒于火把的火焰上游乐。火把节,各家都要将出嫁的姑娘接回娘家欢度佳节。
如果客人远到而来,不论是万年之交还是素昧平生,一样受到热情接待;主要禁忌有游客不宜在傈僳族的房前屋后呼“哦”,被认为不祥,不宜拄拐棍进傈僳族人家,不能坐在主人家的木柜上,不能揭柜子盖,不能把脚放在火塘的铁三角架上,认为这种行为是对火神的不尊。
文物古迹
德苴乡历史古迹有:回龙寺、炎葬墓群、多依厂古建筑、报恩寺、金宝寺、德苴关圣殿等。
回龙寺位于德苴乡西北约二十六千米的青云川。原建有“魁星古寺”、“白玉仙庵”和“关圣殿”。民国九年(1920年),又继续建“青苗大阁”形成一簇古建筑群。
金宝寺位于金宝山。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开始建寺;寺建阁两座,一座“玉皇阁”,二座“地母阁”。
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5年),关圣帝君迁德,先建有正殿,下面一殿两厢,正殿塑奉关公,下面殿三格,中格作大门,阁前两柱有木雕双龙抱柱,开成二龙抢室。
风景名胜
花鱼洞位于德苴乡东北四千米处,主要有母龙潭、公龙潭等景点。母龙潭大且深,水流混浊,背后是悬岩古洞。公龙潭窄浅鱼小。公龙潭再沿山脚上约八十米处,有一洞,名“叫花洞”。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6 09: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