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歌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徽州民歌,安徽省徽州地区的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徽州民歌最早起源于隋朝末年,其“滚声”唱法-——“哈哈腔”盛传在元、明两朝。明朝戏曲在各地兴起,明朝中期徽州民歌哈哈腔被吸进徽戏、青阳腔等地方戏曲中。明朝徽商盛行全国,哈哈腔随徽商的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徽商歌迷、戏迷们把徽州的民歌、徽戏被融入渗透在其它戏剧的唱腔中,成为南北方多种戏曲演唱、表演的特色招数。
公元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朝廷改歙州为徽州,负责管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这六个县。徽州人少山多文化交流和人流动规模较小没有多少外力干涉,在这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徽州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保存,徽州民歌就有了肥沃的土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政府对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开始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对全国民歌的收集过程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徽州的音乐工作者开展了“挖掘、保护、抢救”徽州民歌工作。一改以往“徽州没有民歌,至少是个民歌贫瘠地区”的观念。
基本特征
民歌类型
徽州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俗、童谣、歌舞等。徽州民歌从地域上来分,有歙县民歌、绩溪民歌、休宁民歌、黟县民歌和祁门民歌等,从内容上来分,有徽商民歌、生活民歌、劳动民歌、爱情民歌、时政民歌和游戏民歌等。
腔调唱法
徽州民歌“滚声——哈哈腔”古时徽州方言音韵称“花花腔”,也称“笑笑腔”,在古代官话中称之为“哈哈腔”。顾名思义,当时官话流传为“滚声——哈哈腔”。这种唱腔要求演唱者嗓音高亢、明亮、甜美、纯净,气息流畅 奔放。
徽州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喊号子”,如歙县民歌中的抬杠号子、锯板号子,整首只有“咿呀嗬咳”四个字,音乐个性粗犷豪迈、坚定有力,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山歌的歌词常带有即兴创作成分,音乐节奏相对自由,音调悠长,多使用自由延长音。
代表作品
徽州民歌代表作品有《十二月花》《十绣鞋》《夫妻怨》《牧牛花鼓》《牧牛山歌》《磨米磨麦》《种麦歌》《四季歌》《猜谜对歌》《小石桥》《哭轿》《接房》《敬酒》《交杯》《撤帐》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徽州民歌作为徽州文化的产物,徽州民歌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可以为徽州社会历史、民俗及地域文化的发掘探讨提供鲜活的例证。
徽州民歌是自宋代以来徽州社会民间生活的鲜活见证,从中可以真切地认识徽州人所具有的人生、婚姻、生活、教育、是非和审美观念,是认识徽州民间社会和人生的一把钥匙。
徽州民歌在安徽境内广泛流传,但在不同县境有不同的流传“版本”。如徽商民谣中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就有歙县、绩溪和祁门的3个“版本”。徽商民歌曾对徽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是徽商历史的形象写照,具有特别的认识价值和重要的历史价值。
传承现状
由于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加上徽州方言的多样风格,徽州民歌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现代社会文化对它进行了严重的冲击,同时社会对它的研究和关注不够,使得徽州民歌出现了传承危机。
徽州民歌在徽州地区能演唱原生态民歌的人越来越少,也没有演唱会之类的活动定期展示民歌艺术,部分年轻人甚至不知道当地民歌。在此状况下,徽州民歌面临失传的危机,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抢救保护措施。
传承人物
保护措施
挖掘整理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徽州音乐工作者曾深入挖掘徽州民歌,整理出了大批曲目,如《猜谜对歌》《牧牛花鼓》《小石桥》等。
1997年,由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安徽、徽州民歌《云海歌仙黄山情——民歌演唱家操明花专辑》。
1980年,《中国民歌集成》安徽卷启动,全省性普查、收集、记谱、演唱民歌活动恢复,其中1988年由安徽省群众艺术馆编辑出版的《安徽民间音乐》第三集中收录了大量徽州地区的原生民歌。
入选教材
2005年,《小石桥》作为徽州民歌首次被选入中学生音乐教材。
保护单位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徽州民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徽州民歌”项目保护单位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节目展演
1994年,徽州民歌《小石桥》《十二月花》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国外播放。
1992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专访操明花的音乐专题中用43种语言向海内外连续72小时滚动播出了徽州民歌。
现场展演
2019年8月,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在云南楚雄举行。徽州原生民歌《牧牛山歌》由国家级徽州民歌传承人操明花和徒弟安徽省行知学校学生储超凡进行演绎。
获奖记录
2011年操明花演唱的徽州原生态民歌(哈哈腔)《十绣鞋》在首届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展演中荣获“铜奖——山花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2 08:06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