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斜窦
心包斜窦
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称为心包斜窦。手术时若需阻断下腔静脉的血流,可经心包斜窦下部进行。
1、心包斜窦的应用解剖
心包斜窦(oblique pericardial sinus),又称Haller氏窦,为位于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心包腔。其形状似口向下的盲囊,上端闭锁,下端为连于心包腔本部的开口,稍偏左。心包斜窦的右侧界是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右肺上下静脉、下腔静脉根部转折形成的右心包襞;左侧界为左肺上、下静脉根部的左心包襞;上界为心包连合襞;前界为左心房后壁;后界为心包后壁。部分学者统计斜窦入口处平均宽38.8mm,深38.3mm。斜窦的大小因心的位置不同而各异,心为横位者高度较小,心为垂直位者高度较大。
手术需阻断下腔静脉血流时,可经过斜窦下部进行。炎症时可使斜窦入口处发生粘连,在窦内形成独立的脓腔。
2、心包斜窦的动脉来源
①胸廓内动脉的心包膈动脉,其分支营养心包的大部分;②膈下动脉的心包支,分布于心包的下部;③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以及胸主动脉的纵隔支,都分支分布至心包后部。心包的静脉一般与动脉伴行,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廓内静脉以及膈下静脉等。心包的淋巴引流至心底部的淋巴结。心包的神经来自迷走神经、膈神经以及交感神经等。
3、心包炎的分类和发病机理
心包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生的炎性病变。心包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能引起猝死的多见于急性渗出性心包炎,也有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最常见的有风湿热、结核病、化脓性细菌感染(如肺炎)、尿毒症等。急性心包炎可分纤维素性和渗出性两种。前者心包内无明显积液,后者心包内有较大量的积液。渗出液可为浆液性、出血性和化脓性。急性渗出性心包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出汗、乏力、心前区疼痛以及明显的心脏压塞症状。有时可因心包内骤然大量渗液,迅速地障碍心脏搏动而引起急死。急性心包炎在炎症过后,常留下或多或少的疤痕和粘连,如果粘连不多,即慢性粘连性心包炎,在临床上无重要性。如果粘连广泛则引起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使心包失去弹性,明显地影响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当过度紧张或体力劳动时,可引起心脏停搏而死亡。尸体解剖可见:急性渗出性心包炎死者,心包内有大量积液;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死者,心包粘连有疤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1:47
目录
概述
1、心包斜窦的应用解剖
2、心包斜窦的动脉来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