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哲学
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心理哲学是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在我国才初露端倪,而本书因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涉足广泛的知识容量,成为国内第一部专论心理哲学的著作。
学科发展
心理哲学属于复合哲学,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一人骑二马”的“二元论”。不在同一个思想理论体系,唯物和唯心是可以共存的。不过心理哲学的许多内容都是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所以偏向唯物主义。类似的复合类型的哲学还有“生活哲学”。
心理哲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算是新的思想科学。涵括了之前思想科学的优良,补充了之前思想科学的不足,在继承中发展,是新时代的思想科学。但是,正是因为新的缘故,所以心理哲学还有很多新的不足之处。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验证和补足。目前知道心理哲学的人还不多,了解、理解、可以发展心理哲学的人更少。但是,只要是有真正内涵的科学,一定会在现今众多的纷繁的思想哲学中脱颖而出。到时候,真正的有智慧的科学,一定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前景
哲学的进步不光是结论的进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论证方式和论证结构的进展,此语极有启发义。窃以为:法制心理哲学的未来发展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研究古今中外的各种哲学流派,批判继承,去芜存真、消化以获取养份,着手创立和发展杂糅纷呈的小型理论;当前尤其是需要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大胆吸取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部分,藉以推陈出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心理科学。坚持做下去我国法制心理科学便会拥有十分壮观的美妙前景。
指导思想
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方面,以为应当特别注意传统文化对于本体论的研讨,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列宁常说:辩证法、逻辑、认识论是一种东西。又见邵雍道:学不际天人,不以为之学。邵语有其片面性和绝对化,但也说明了本体论的重要性之所在。窃以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其实也可以视为一个东西。人类理性在根本上是相通的,通过中外心理哲学的比较研究,可以对意识结构、本体论和方法论等问题的认识加深一步。熊十力通过对唯识论(一种关于认识论和心理学的体系完备的宗教哲学)进行加工改造,他认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备。首先它没有说明经验知识与直觉的本体知识之间的关系,其次也没有说明为什么良知是本体的呈现。为达此目的,他转为专事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通过中西哲学比较,似乎可以引出以下结论,即任何问题,不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抑或心理学方面的东西,其基本点和归宿都必然会牵涉到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面去。此一现象本身的意义恰好能用以说明经验知识与直觉的本体知识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东方传统文化或是西方古典哲学,在揭示本体知识和经验知识方面都做了许多事情,熊氏观点在于强调哲学其实就是研究本体层面的,舍此别无它途。至今,哲学研究的宗旨还远未完成。
历史文化
或许是因为东方传统文化过求统一,反而阻碍了实证科学的发展。《易经》总结的规律当真不适合理念存有的领域,恐怕未必见得。《易经》是讲变化的,难道理念不是处于逐渐演变的过程中?《易经》所反映的是普遍的规律而非特殊的规律。经验知识与直觉本体知识是什么关系呢?是体与用的关系。是本体与现象之间的关系,是统领与协从的关系,是显现与隐伏的关系。因此,它只可统领却不必取代。大的规律对小的规律起指导作用,但它不可能代替具体的规律。与西方人比较,我们常犯的毛病的是“大呼隆”、少实证且不严谨。这可能与社会生产力不够发展,进而导致人缺乏理性分析的头脑和研究素质的短缺相联系。研究是什么?是寻根问底,是发挥、论辩、联想、假设、追忆、展望、概括、观察、分析、归纳、演绎、推导、抉择、阐释,是考察事实,是寻觅理论注脚。
熊氏认为一旦提高了首先修养,我们就可以直观本体,通过返缘的方式加以完成。到此时能所合一,一切对象都消失了,我们真正体认到了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力。西方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亦已开始摸至这种返缘的边沿,不论是休谟、费斯特还是胡塞尔都认为作为人类经验知识的源头在于自明性。他们所采纳的方法是量智的逻辑推理,而非东方的返观自证。其思维的严谨和方法的独特为我们所敬佩。体现出早期西方哲学家可贵的探索热忱及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理论体系
心理哲学是新兴的一门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心理学的哲学现象、哲学的心理学范畴内容以及作为心理哲学核心的、心理学和哲学有机结合的内容:心理哲学。心理哲学思想理论体系是围绕心理哲学这一全新的内容建立起来的思想理论体系。和心理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一样,这种思想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尝试和经验来加以完善。
目前人们对心理哲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心理哲学的定义也很模糊、存在争议,人们经常把其和心理学、哲学混淆。其实心理哲学和心理学以及哲学都有着明显的界限,但是区别却又不大。用通俗的话说,心理哲学是心理学和哲学的孩子,继承了心理学和哲学的优点、独立存在的一门精神思想科学。心理哲学是心理学和哲学的有机的结合和辨证的统一,它出自心理学和哲学,却又精于心理学和哲学。不过按照大的方面的看法,心理哲学应该归属于哲学范畴,是一门全新的思想哲学。
以这种哲学为核心,围绕心理哲学,创立了心理哲学思想理论体系。参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结构,心理哲学思想理论体系以心理哲学为中心,分别有心理哲学的经济政治学、社会文化学等内容。心理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又加入了新时代的元素,发展、扩充、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不管是心理哲学对于心理学、哲学,还是心理哲学思想理论体系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在本质上都是质的飞跃,是精神思想 科学在新时代的可喜进展!
主体内容
如上文所述,心理哲学研究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心理学或哲学的内容。虽然看上去研究的问题可以大致地划分到上一阶的主题里,但是只有一门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也是存在的。特别是随着心理学和哲学研究的深入,随着科学的人们思想的发展,很多事情不能用单纯的心理学或哲学解释了。而心理哲学,则是把心理学和哲学有机结合起来,不是单纯的相加,或者是相乘,或者是幂运算。
心理哲学的研究内容,既是心理学也是哲学,但其内容的深度以及广度,又不是前两者可以相提并论的。有的人认为心理哲学的存在没有必要,不过是简单地把心理学和哲学的内容拼凑、整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人们对心理哲学的认识不够导致的误解。心理哲学的复杂性比心理学或是哲学都要强,这是一门更具智慧的思想科学,也因此,心理哲学被称为“上帝之学”。意指心理哲学揭示的东西相当于上帝思考的内容,是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规律。而在古代中国的叫法,则是“天道”。
心理哲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其广度超越哲学、其深度又超越心理学。下面举一些比较具体的例子来简要地阐述心理哲学的研究内容。上文也有提到,如意识层面的“意念力”问题,抑或是神秘、玄幻的“超感知觉”、“人择原理”都属于心理哲学的研究范畴。譬如:既视现象。人们在遇到事物的时候,或许会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好象眼前的事物曾经经历过或在梦中经历过。这种感觉很奇怪,很朦胧,让人莫名其妙。过去也有人把其称为是梦的感知、梦的先导,等。不论是单纯地用心理学或是哲学,都不能很好的解释其原理,都有些牵强附会。所以需要用到心理学、哲学乃至更多的学科来解释,这就是心理哲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又诸如人的运气、事物发生的或然或是必然、事物的因果关系这样的问题,也都是心理哲学的研究范畴。
参考资料
心理哲学.豆瓣.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12:37
目录
概述
学科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