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熟度
心理学术语
心理成熟度是指一个人做某事的意愿动机。心理成熟度高的下属自信心强,工作积极主动,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主要靠内部动机的激励。反之,则要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和角色职责。
定义
心理成熟度(Psychological Maturity)
心理成熟度是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耐受力和适应性的表现。心理成熟度的高低也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问题。所谓的社会化就是一个人通过和社会环境及其周围人群的互动,逐渐融入社会,心理逐渐成长的过程。心理成熟度差的人,不太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也不太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这样,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中很容易出现问题。而心理成熟度高的人,面对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较易适应,比较容易根据外界的变化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的自控能力、承受能力都比较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使自己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
相关内容
心理社会成熟度
从心理角度看,社会成熟性低,就是表明显得太幼稚了,这个幼稚放在小孩子身上是正常现象。如果一个成人起社会成熟性还是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就表明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这个问题直接一点说,就是存在社会适应的障碍。这个测验,可以用来检查自己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得分越高 ...
个性成熟度测验
个性的成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并不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加而自然成熟。相反,年龄的增加可能给个性的成熟造成难度,或者是导致个性的变化或者优化变得更加难以实现。这个测验的结果如同智力测验一样,希望发现你的个性成熟程度的高低 ...
心灵脆弱程度
人所脆弱的,不是他的身体有问题,而是先有了心理的疲倦,然后才有可能给疾病侵害自己的机会。所谓的坚强只是用于表示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掩饰了自己的脆弱性而以。这个测验是从一种综合的角度考察一个人到底有多坚强或者多脆弱 ...
个体社会化程度
人的社会经验是逐渐积累的,有的人少年老成,有的人到年老的时候还很“童稚”。世故是一种社会适应性的状态。世故的人,良好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处理各种人际的关系和社会的事务。但是不太适应社会的人,其实并不是没有用的人。这个测验将告诉你 ...
心灵老化程度
看心灵的年纪,其实就是看一个人是不是还有想象的心态,是不是还愿意去做梦,有所企图,有所欲望。心理年龄并不完全符合生理的年龄,否则我们也不会有那样多的烦恼了。这个测验将帮助你了解,你还是不是一个富有激情 ...
挫折承受力量
挫折是因为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导致挫折的原因许多,如果因为某种重大需求而引起的挫折,比如学业不顺,工作不如意,或者是爱情失败。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这个测验帮助你了解,你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
心理成熟度高的人,面对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较易适应,换句话说,比较容易根据外界的变化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的自控能力、承受能力都比较好,即比较“老练”。而心理成熟度差的人,不太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也不太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这样,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中更容易出现问题。
实际上,心理成熟度与我们在其他部分所谈的“心理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从一般意义上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理成熟也应不断增长,但这种增长与人身高、体重的增长是有所不同的,即它不是由自然规律单方面控制的增长,而是在自然规律与社会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增长,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环境,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如何利用社会环境,使自己的心理达到与年龄相匹配的成熟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密不可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认知水平
总述
一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与他的心理成熟度有着较高的正相关。认识着受环境影响的,要克服环境影响带来的偏差,不仅要从实践上获得感性的认识,还要提高理性的认识水平。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与同事、领导如何相处呀,如何克服不熟悉的工作带来的紧张感呀,这些问题对一个心理成熟度高的人来说,不会感受到太大的挫折。但在心理成熟度较低的看来,会觉得挫折是很大的。
学会应付突变的能力
突变对人的影响在心理学中叫做应激,个体面对应激通常有两种反应行为,即理性应对与情感应付。前者以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基础,把握事物的规律。这样,个体不仅能洞察事物的本质,也能预测未来,并根据未来事物可能的发展而采取必要的行动,后者则带着一定的盲目性。调查表明,心理成熟度高的人在应激条件下多采用理性应对。因此,提高我们在突变环境下的应付能力有助于增强心理成熟度。
培养自己适度耐压的能力
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样,才能“增益其所不能”。在社会变革中,社会的发展往往超越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压力。提高心理成熟度,锻炼自己的耐压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提高自己综合的心理平衡能力
了解自己的优越与不足可以减轻紧张情绪。因为明确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就可能使你摆脱某种潜在的不良情绪。这样你就会懂得何时该去求助于他人,怎样与他人合作共事。另外,还要学会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面对危机时,应该想相怎样因势利导,借此由坏事变成好事。如果你能够认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那么今后就能减少挫折。
孤独感
根据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孤独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人诞生之初,心理是混沌的,这个时候人连个体存在感都不曾具有,自然也不会有孤独感。
你几曾听说刚出生的婴儿会感到孤独,尽管那个时候他更应该孤独,因为那时它才是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都不认识的。因为婴儿没有“我”的概念,自然也没有“我”与“他”区别感,浑浑噩噩,便没有孤独。
继而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个体虽然具有越来越强烈的自主意识,但是他们在心理上依然与父母及权威人士没有完全脱离,意识水平也是相对较低的,孤独感有了却是一种“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感情。大家现在的孤独,都不是真正的孤独,而只是孤独的萌芽。
一个人大概要到三十岁以后,自我意识足够觉醒,这时候才能独立、清醒地看自己和他人,才会有独立自我之感,这时候才会有深刻的孤独感。也就是说,“而立”之年,便是让你蓦然发现身陷孤独之年,一般也就是二十七八岁到三十一二岁开始吧。
大多数人都体验过孤独的痛苦。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孤独感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心理学家估计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富有,这种对孤独感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将继续增长。
●孤独感的界定和测量孤独和孤立的含义是不同的。
孤独是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对孤独感的这种界定,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虽然远离人群,生活却感到非常快乐,而一些人尽管被人群所包围,而且经常与他人交往却经历着孤独。现在有许多新人类抱怨身边没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对这些人来说,与某些人进行坦诚的交往的需要不能满足时,将产生强烈的孤独感,从这个意义讲,孤独是一种个人体验。每个人都会感到孤独,而且孤独感的来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据此,认为孤独感是一种人格特征。有人设计了一些人格量表来测量人们对孤独感的一般感受性。用这个量表对某大学进行测验表明,大学生在所有项目上的平均得分通常为5到7分,得分越高说明越孤独,而在友谊、家庭与异性关系和团体的4种关系中,友谊类得分最高,其次为与团体的关系。可看出人际关系问题仍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障碍。
●产生孤独感的原因
有孤独感的人倾向于在社交时对他人和自己给予严厉的、苛刻的评价。许多有孤独感的人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从而使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持久的关系。
对他人和自我的消极评价孤独的人可能更内向、焦虑,对拒绝反应更敏感,并且更容易抑郁。孤独的人在朋友身上花费更少的时间,不经常约会,也很少参加集会,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在人际交往时,他们对自己和对方的评价极端消极。这一结论,也帮助解释了为什么对许多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孤独仍然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基本社交技能的缺乏有的人乐意与别人交往,但一旦进行比较重要的而且时间较长的交谈就会出现困难。缺乏基本的社交技能,更没有机会去训练社交技能,所以,难以有持久的朋友。他们对自己的伙伴不太感兴趣,常常不能对于对方所说的加以评论,也较少向对方提供有关自己的信息。相反,这些孤独者更多的是谈论自己并且常介绍新的与对方的兴趣无关的话题,倾向扮演一个“被动消极的社交角色“,也就是说,在交谈中不愿付出太多努力。他们不知道这种交往方式是怎样赶跑了潜在的朋友。
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基本社交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孤独者走出孤独的恶性循环,并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中。
人们产生后悔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后果有一定的预知,但由于疏忽大意或盲目乐观,对这种危险的苗头没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人是非常后悔的,因为他已经接近正确的选择,只因一念之差发生了重大遗漏。另一种后悔经常发生在盲目乐观者身上,决定者在制订行动方案时,有意回避不利的信息,对未来的困难、危险及不利条件根本未加考虑,由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应急措施,因此,决定者只有惊恐和本能的防御反应,只能临时利用手头的力量补救一下,但终因补救措施的非系统化、非严密化而收效不大。
有的人经常后悔,而且经常经历相似的后悔,他们的失误往往不是新的失误,而是屡次重复旧的失误。他们的后悔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情绪水平,没能深深地触及认知结构,没能很好地剖析失误的原因和吸取发人深省的教训。
教训
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反思后悔的根源,找出决定失误的原因。
二、在陷入极度后悔的状态时,应淡化后悔的情绪色彩,积极采取挽救行动,但不应彻底遗忘后悔的情绪,适当地在心中保留后悔的经验才能对未来的选择很审慎。“健忘“正是屡犯相同错误的根本原因。
三、在面临与过去相似的选择时,一定要仔细地回忆过去失败的情形,积极地利用过去的经验,从而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其实,只要留心,便不难预见损失。
首先,当选择者搜寻各种可能性,并且仅仅发现了一个可接受的方案时,他就倾向于忽视这一可能性的危险,无暇思索未来的威胁。如果他得不到反对这个唯一方案的任何信息,他就会迅速采纳这个方案。如果这个唯一的方案也很危险,且代价又很大,选择者就会认为自己已山穷水尽,没有选择的余地了,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感觉严重妨碍了选择者的思路,使之被动、草率地应付选择。
人们遇到难题向专家咨询时,也会产生一种顺从感或别无选择感。这时,人们十分情愿地听从专家的意见,认为他们的意见是唯一合理的。这种在专家面前的自卑感妨碍了人们的自主性,使人们轻易放弃了其它选择。
其次,选择者尽管已经意识到选择可能带来损失及后悔,但认为损失不会马上出现,他就容易低估损失的严重性。
再次,如果选择者认为自己的决定对自己的名誉和周围人不会造成巨大影响,他就不易预见到后悔。
最后,如果选择者确信自己不会再发现新的信息或新的可能性,他就会默认现实的选择,不再理睬可能出现的后悔。
高质量的选择是一种情绪中性的耐心选择,它不被有利条件冲昏头脑,也不被不利环境所吓倒,它始终怀有希望,又始终不掉以轻心,它要求人们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投入一定的精力,这也是责任感的体现。
积极的心态是人人都可以学到的,无论他原来的处境、气质与智力怎样。
1、言行举止象你希望成为的人
2、要心怀必胜、积极的想法
3、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别人
4、使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被人需要
5、心存感激
6、学会称赞别人
7、学会微笑
8、到处去寻找最佳的新观念
9、不要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10、培养一种奉献的精神
11、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为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12、培养乐观精神
如果把我们心灵的领域比做一座园林的话,这也许应该说是一座夜间的园林:除了在一间房子里亮着灯以外,树林。池塘。草地和假山都处于黑暗之中。借助淡淡的星光,我们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房子外的事物,但是那一切都是变形的,树木像高大可怕的人,池塘闪着奇异的光泽,假山的洞穴更是神秘。亮着灯的房子是我们的意识,对意识中的思想我们很清楚。房子外黑暗的区域是我们的潜意识,是我们自己也不很了解的那部分心灵,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潜藏着的情感和意念。
许多人误把亮着灯的房子当成了他的全部心灵,他以为他完全了解自己。但是,有些时候,他也会被一种难以控制的情感左右,而他却不知道这情感的由来。他会奇怪他说,“我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为这么一件小事我会如此愤怒?“他不知道,虽然他否认房子外的事物的存在,但是树林里的风声会传到房子里,草地里的秋虫会闯入房子里,甚至毒蛇也会爬进房子里,不论你是否承认潜意识的存在,潜意识中的东西都会对你产生影响。
而释梦或许可以说是一个手电筒,它可以帮助你看清你内心中那看不清楚的一切,有时,甚至可以将它比做月光,可以照彻你的内心,使你在这一时刻真正完全了解了自己。
一次,一个18岁的男孩对我讲了这样一个梦:
“一只小鸟被我踏在脚下,我想抓住它,想捆住它的脚。
不料我一拉,竞把它的头和皮拉掉了。血肉模糊。我还记得我威胁它'你跑就把你喂猫'“。
我马上就猜出来了,“小鸟“指的是他的女友,但是出于慎重,我只说:“小鸟指某一个人,这个人在某方面像个小鸟,你身边有没有一个使你想到小鸟的人?“
“有“,他说,“她是一个小鸟依人似的温顺的人“。
“这个人会飞走或跑走。“我说。
“对“,他说,“我很担心她离开我“。
“于是你想捆住它的脚,但是你无意中伤害了她“。
“真的是这样,我应该怎么办呢?“他问我。
其实,他的梦已经指出了小鸟想飞走的原因,他把“它““踏在脚下“。经过释梦,他可以明白这样对待“小鸟…的后果是伤害了“小鸟“,而只要他不把“它““踏在脚下“,“小鸟“就不会想“逃走“。
假如不释梦,他就得不到这个启示,就不能认识到他在恋爱中错在了什么地方。
有些时候,梦作为来自内心的独白,可以帮助我们选择人生的道路。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曾分析过这样一个梦:
“我坐在一辆停在高山脚下的汽车里,该处有一条通到山顶的狭窄而特别陡峭的路。我犹豫是否该开上去,因为路看来很危险。但是一个站在汽车旁边的人叫我开过去并不必畏惧。我决定遵从他的劝告。于是我开上去,路越来越危险,已没有办法使汽车停止,因为那是不能回头。当我接近顶峰时,引擎突然停止,刹车失灵,于是汽车向后滑回去,并坠向万丈悬崖!我很恐怖地惊醒过来“。
做这个梦的人是一位作家。当时,他正面临一个选择,他可以得到一个赚很多钱的职位,但是他同时必须写他所不相信的东西。梦中鼓励他开上山路的那个人,是他的一位朋友,一个画家。他选择一个赚钱很多的行业,做肖像画家,现在虽很富有却丧失了创造力。弗洛姆对这个梦的解释是:
开车上山象征着像朋友一样选择钱多地位高的职业,但是,他内心中知道,这条道路是危险的。“在梦的图象里毁灭的是他自己的肉体,这象征了他的智慧与精神上的自我正处于被毁灭的危险中“。
梦使我们能洞察自己的内心,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的需要。在我们面临重大选择时,我们的梦可以给我们启示。
人们产生后悔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后果有一定的预知,但由于疏忽大意或盲目乐观,对这种危险的苗头没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人是非常后悔的,因为他已经接近正确的选择,只因一念之差发生了重大遗漏。另一种后悔经常发生在盲目乐观者身上,决定者在制订行动方案时,有意回避不利的信息,对未来的困难、危险及不利条件根本未加考虑,由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应急措施,因此,决定者只有惊恐和本能的防御反应,只能临时利用手头的力量补救一下,但终因补救措施的非系统化、非严密化而收效不大。
有的人经常后悔,而且经常经历相似的后悔,他们的失误往往不是新的失误,而是屡次重复旧的失误。他们的后悔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情绪水平,没能深深地触及认知结构,没能很好地剖析失误的原因和吸取发人深省的教训。
如何将后悔转化为深刻的教训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由于抑郁心理而形成认知失真的十种现象,一旦您情绪不佳,不妨对照一下。
弱点
放大化
有位青年想与女友约会,结果汽车久候不至,他愤然道:“我无法容忍这件事,这个世界糟透了。“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放大化吗?只能说,不能按时与女友约会,这件事不尽如人意,但也不是无法挽回的,更谈不上整个世界糟透了。其实,等汽车也许只有10分钟,但他感到很长很长。如果不是赴约会,而是在与女友亲密交谈,即使是一个小时,他也会觉得约会的时间太短。
疑心病
凡有疑心病的人,总是虚构-些因果关系去解释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止言谈。例如,有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有一名学生打瞌睡,竟得出这样的推论:“看来,我的确是个不受欢迎的教师。“据了解,这个学生前晚熬了夜。又如,有位妇女见到别人小声交谈,就认为是在议论她。
争公平
具有讲公平心理的人,要求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应该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应当享受同样的待遇。其实,世界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人吃鸡,鸡吃虫,虫吃草,这公平吗?企求绝对公平的结果,总是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忌恨比自己强的人。
应该论
许多人的情绪被“应该式“所操纵。例如如果我对某人好,他就应该对我表示感谢,如果我为某事努力工作,就应该获得成功,否则,就要忧郁寡欢,这种人总是认为自己有资格立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实际上,这只是幻想。
贴标签
人在愤怒时,最常发生的感情变形,是给他人“贴标签“。例如:“品质恶劣“、“落井下石“、“蠢驴“等等,这样一来,根本就看不到对方的任何优点,只能从标签出发来对待人,从而造成彼此之间相互仇视的态势。
依赖癖
有的人依赖异性,有的人依赖父母,有的人依赖子女。一旦离开他人,便无法支撑起自己的情感生活。这种情感的依附性,使人注定会生活在对孤独的极度恐惧之中。离开这种情感陷阱的最好办法是要人格独立。
寻赞许
许多人把获得他人的赞许,作为自己的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一旦别人不再施舍赞许,就会变得一无所有,就会觉得自己一钱不值。寻赞许者的错误在于,把别人的赞许做为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质是:“不相信自己“。
至善迷
至善狂要求自己或别人的所作所为一定要十全十美,尽善尽美,到头来,却使自己或别人变得无法接受。完美无缺在这个世界上是根本找不到的。人的感觉一旦陷入这种绝对化的境地,就会与现实撞车,就会泛起一种幻灭感。
自封心
具有自封心的人,总是借口秉性难易,不愿再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例如,“我这个人特爱冲动,这辈子无法改了。“仔细一想,他这是先给自己扣个帽子,然后,在大帽底下开了小差。其实是害怕约束自己,企求原谅自己。
内疚狂
过分的内疚是一种畸形责任感,总是主动承担本来不是自己的责任。例如,有位妇人认为:“我对女儿的离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没有同女婿好好谈谈。“这种负罪感,使她经常在心绪不宁的情绪下生活,似乎女儿离婚,完全是她的过失。这种心情自然是于身体极有害
最新修订时间:2021-07-17 18:28
目录
概述
定义
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